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举办!
9月3日,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举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焦津洪、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出席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并致辞。在致辞中,这些金融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透露了金融业下一步对外开放的最新部署安排,同时还对如何提振投资者信心、金融如何高质量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等热点问题有所回应。
周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周亮 主办方供图)
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周亮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准备五方面的工作:
焦津洪指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靠完善的法治、严格的监管执法和健全的投资者保护。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才能让市场各方对市场的规则、市场的秩序充满信任,对市场发展具有稳定的预期,才能放心地去投资;通过加强监管执法,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时清除市场里面的坏鸡蛋和害群之马,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各方能够清醒地看清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市场的活力才能显著提升;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保障,最大程度地防止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即使投资者受到了侵害,违法违规的行为也能得到及时的查处,投资者的损失也能得到及时的赔偿,投资者才能有信心。
焦津洪表示,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提升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括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一批管长远管根本的基本制度相继落地,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强化资本市场监督监管执法,零容忍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赔偿体系基本形成。
(焦津洪 主办方供图)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严格监管执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焦津洪表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金中夏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推动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制的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指数来看,中国是近年来金融业开放水平排名提升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今年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首次突破3%,从贸易看,1-7月,货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达到了24%,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从投资看,到6月末,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余额已经达到9.8万亿元人民币。
(金中夏 主办方供图)
金中夏表示,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三是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流动性收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有所暴露,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发达经济体加息所产生的溢出影响。
“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扩大金融业开放,同时也要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唯有在开放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行稳致远。”金中夏称。
郑薇指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1468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的高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1.7%,继续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基本盘的作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绿色产品出口动能充沛,支持我国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规模。资本项跨境资金流动趋稳向好,上半年境外资本呈现净流入的态势,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增多,其中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
(郑薇 主办方供图)
郑薇表示,国家外汇局坚持深化改革,助力跨境投融资高水平的开放。继续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优化熊猫债和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配套的政策管理,不断完善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序推进合格境内投资机构对外投资业务的发展。同时,持续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政策,提升企业跨境资金运营的自由度,更好地支持总部经济的发展。
此外,国家外汇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并支持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设立汇率避险资金池,担保征信等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套保的成本,发布汇率风险情景与外汇衍生产品运用安全集,引导中小微企业树牢汇率风险的意识。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