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对金融再定位

时间:2024/07/04 11:24:27用益信托网

最近,一个关于高层对于金融行业定位的新闻,让所有金融行业的人员忧心重重,金融行业将成为下一个教培,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下边的这张图,是有人整理出来的高层对于金融行业定位的有关内容的简要总结。


#01 有几个点值得关注


image.png


一个是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过高,超出其他的发达国家。这意味着未来这个比例将要下降。未来2-3年,在行业整体收入利润收缩的情况下,将会有大量的金融行业人员失业。


有人参考日本在上世纪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变化的例子,估计行业内可能有30%-40%的人员,失去工作。


一个是金融高薪酬不合理。这意味着,未来金融行业的高薪酬将会调整至与其他行业。


还能留在行业内的人员,薪酬也将要较之前大幅下降。要回归到与所有行业平均的水平的话,这意味着当前薪酬至少降低一半。


金融行业本身还有一个现像,就是薪酬差距非常大,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工种、不同职位的人员,薪酬相差十倍百倍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对于像基金经理、资深投行家等这些薪酬特别高的群体,影响更是重大。


子弹已经打出,但是目前还有空中飞行,金融行业还没有遭遇致命的结果,但是行业中的人士都已经心知肚民,知道那一刻终将至来。


实际上,要说起来,子弹在资管新规推出的2018年,便已经射出,而到2024年,打真正的打到金融的身上。一直以来,作者有一个观点就是资管新规推出的那一年,是中国金融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这些年,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了自发的收缩的趋势。息差收窄、不良攀升、股市难振、非标濒死、创新式微,这些我们已经观察看到的现像,已经展现出来金融行业衰落的前景。


作者近期在全国深圳、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举办光辉金融俱乐部的挂牌与沙龙活动,也借这个机会和这些区域的近百名的各类金融人士交流,得到的信息就是当前除了从事不良业务与跨境业务的之外,大家普遍都觉得自己现有的业务很难开展,未来工作难保,都在焦虑如何转型,好让自己还能够保留在金融的游戏当中。


而当前高层对于金融行业的定位,以及后续将在这一指导方针下推出的政策,则将会给予金融行业更加直接和精准的打击,加速行业的衰落。速度之快,估计会让很多人难以适应,很快出局。


面对当前的这种市场形势与政策环境,我们可能很难想像,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面,其实是中国金融创新最为活跃,金融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段。大资管等影子银行野蛮发展,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与陨落,资产证券化,PPP、REITs 、金融衍生品等这些金融创新先后被引入。科创板设立等等,这些都是发生在这些年间。


#02 是什么让高层对金融的态度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


关键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方面,没有达到高层与社会的期望,反而出现的产品爆雷,投资巨额亏损,行业不当高薪等等,引发社会不满,这最终引起了政策的反思与调整。


中国的金融之所以会沦落到当前的地步,为什么中国的金融没有能够帮助中国经济。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高层定位当中提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要遵守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给出了答案。


原来的金融创新金融政策,过于模仿参考西方现成的模式与经验,邯郸学步,没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和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过于沉迷于前面工业化时代的成功经验,没有理解创新经济与现代金融发展的复杂性,萧规曹随,缺乏推行重大改革的勇气。致使中国错过现代金融发展的战略时间窗口。


作者曾在2014年写作,2015年出版的《财富第三波:资本的市场开放与货币化》一书当中,讨论过这个主题。作者当时给出的答案建议是国家以央行炒股、政府出资股权等各种方式将资金导入资本市场,推升股市泡沫,在此基础上刺破地产泡沫,引导资源流向实体企业 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股市的牛市是现代金融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03 未来对股市的态度是关键!


当前对于金融的再定位,提到“银行业融资和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和发展的主要方式,直接融资(主要是股权融资)长期看比例不会很高。”


这个是对于现状的描述,未来政策是要继续维持这一现状,还是改变这一现状,按照作者写书的思路,这个将是决定现代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为重要的变量,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当时正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激情昂扬的时代,在时代氛围影响之下,作者也是意气风发。当时在书中模拟了投行家与首长的一段对话,将作者的政策建立通过对话方式展出。现摘录对话的最后内容如下:


首长斩钉截铁地说:“我十年内一定把现代金融体系建立起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既然首长说行,就一定能行”全场大笑。


如今十年已经过去,结果有目共睹。这是金融被再定位的根本原因。一切都是因果。金融当前所受之果,来自原先所造之因,而当前所造之因,未来又将会结出什么之果?


作者:宋 光 辉
来源:结 构 化 金 融

责任编辑:liuyj

今日头条更多
资讯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底部通栏长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