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信托公司高层大换血!
2月5日至2月10日,上海金融监管局相继公告批复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信托”)总裁高建辉、独立董事盖永光、董事刘秋东、董事何涛等四名高管任职资格。
新任独立董事盖永光曾任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而新任总裁高建辉来自中海信托内部。据悉高建辉毕业于哈尔滨电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他自1996年起在中海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担任多个职务,包括财务会计处会计电算化岗、信息处综合管理岗等。2021年10月起,他出任中海信托党委委员、财务总监,并于2022年6月获得原上海银保监局核准的财务总监任职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7日,中海信托发布公告称,经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股东大会2023年第三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选举卓新桥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也在3月1日批复核准卓新桥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中海信托创立于1988年7月,是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国有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持有95%股权,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有5%股权。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业务开展遍及全国。
近日,中海信托清仓挂牌国联期货39%股权也迎来最后期限。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2024年9月10日,中海信托拟挂牌转让其所持的国联期货全部股权,共计17550万股股份,占国联期货总股本的39%,转让底价为4.22亿元,信息披露届满日期为2025年2月14日。
目前,中海信托2024年业绩情况尚未披露。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净利润6.36亿元。截至2023年底,中海信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1646.44亿元,全年累计管理信托资产规模4302.22亿元。
中海信托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新桥曾在中海信托召开2025年工作会上提出八项具体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公司发展定位,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集团主业,努力实现可持续的“零风险”和“稳定的业绩贡献”,在未来行业变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做强标品固收业务领先优势,对标各类优秀资管机构做好净值化产品管理,以ETF为重点完善固收+投资策略,积累成熟的股债投资对冲经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波动风险。三是做大做强服务集团主业的供应链金融,要进一步加强与集团职能部门和成员单位核心企业的沟通协同,大力发展供应商融资业务,稳健发展采购商控货融资,选择发展绿色金融和碳资产管理。四是优化小微金融业务的资金结构和资产结构,找准业务定位,不盲目扩张,在发展中化解经济和房价下行的“双重”压力,确保信托业务绝对安全。五是加强基础精益管理,探索试点信托运营总部派驻标品团队运营人员改革,减少重复劳动。探索推动前中后台之间的干部员工轮岗交流,加快干部人才队伍成长步伐。六是做好风险处置与经责审计整改工作,在风险处置能力建设上实现新提升。七是做好长投企业股权管理,加强中海信托与中海基金业务有效协同。八是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多措并举提升监督执纪质效,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去年以来50余家信托公司高管变动
相关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已有50余家信托公司高管发生了变动。其中,仅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变更家数超20家。
自2023年开始,信托行业便掀起了“换帅潮”。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信息梳理,2023年有20家左右的信托公司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或总裁发生变化。2024年,有50余家信托公司高管进行了变动,占全行业67家信托公司的74.6%。其中,2024年5月变动最为频繁,单月有23名高管出现变动,涉及信托公司高达14家。
对此,有信托业内专家分析称,一般来说,信托公司高管频繁变动一般与监管政策导向、市场竞争压力、战略调整需要以及经营业绩等因素有关。比如,部分信托高管可能因未能及时适应政策转变,在业务调整过程中未能达到监管要求或公司战略目标,从而导致职位变动。目前信托公司面临来自银行、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若信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业绩不佳,业务增长缓慢或市场份额下滑,董事会可能会调整高管团队。另外,信托公司为顺应市场变化,实现多元化发展,会适时调整战略方向。例如,从传统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为主转向加大对标品信托、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领域的投入。这种战略转变往往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经验的高管来推动实施,从而引发高管变动。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看来,当前信托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调整及存量业务的风险化解中。高管的变动,或为信托公司把握监管趋势、进行业务转型带来更多思路,从而推动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预计短期内这种现象还会持续。
责任编辑: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