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名家观点:债市投资“盲点”?
王青:不排除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行的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
预计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或适时下调,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此外,关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今年不排除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行的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这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
高瑞东:政策持续显效,经济顺利开局
1-2月经济数据表现平稳,指向在“两新”“两重”等政策的拉动下,经济正在有序推动复苏。一是,“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家具、家电及消费电子等商品销售表现强劲;二是,设备更新投资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维持高位;三是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平稳上行。但经济依然存在近虑和远忧,近虑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汽车销售增速回落,商品房销售增速转负,价格处于低位运行;远忧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将对后续出口带来扰动。因此,政策依然需要持续发力,呵护当前经济复苏势头。
赵伟:债市投资“盲点”?
“盲点”一:海外经验显示,长端利率跌破2%之后,多数会进入数年的震荡市状态。以史为鉴,发达经济体10Y国债利率从3%回落到2%平均用时2年,从2%回落至1%平均用时4年。“2%”成为分水岭,是政策利率下限、期限溢价补偿与资产配置行为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一期间,债市调整不以政策利率的收紧为前提,一旦经济或其他市场逻辑走顺,债市就容易受到冲击。“盲点”二:市场配置行为前期已较为极端,而忽视了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2022年以来,市场对长期问题的担忧开始主导资本市场定价,至2024年配置行为已非常极端。2022年之前, 10Y国债利率与全A的股息率之差,大部分时段在1%-3%间震荡,0.5%-1%是市场绝对底部;2022年起规律被打破、指标一路下行,2025年1月10日,甚至一度倒挂至-0.9%。
刘尚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向国民总收入转变
建议在消费端,通过收入分配循环的新机制释放中低收入群体潜力,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投资端,以有效市场为内驱力,形成“金融-科技-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投资效益。在创新端,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实现资源配置的全球布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从“GDP”(国内生产总值)向“GNI”(国民总收入)转变,真正实现“干得多,也赚得多”。
张丽:AI将为基金公司带来投资者服务新范式
AI技术的普及让基金公司正在重塑投资者服务版图,尤其是在内容和传播方面,让个性化、有温度的服务成为可能。过去,高昂的内容制作成本限制了中小基金公司的营销服务能力,而AI的应用使视频、直播、图文等成本有所下降,更加考验基金公司对投资者的需求洞察、创新表达等能力。同时,在传播方面,AI提升了内容的可见度,使投资人和代销机构更直观地感受到品牌调性。此外,AI搜索带来新的营销策略,品牌影响力将迎来新一轮重塑。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li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