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升温背后的信托智慧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业已步入新的阶段,信托业在这场转型变革中也正处于经历转型升级的深水期。而伴随着国内需求不足等不利影响加深,不良资产加速暴露,这为信托业向这类特殊资产开展信托服务提供了天然条件。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是在2023年3月正式被监管列入信托分类改革重点转型业务方向之一,成为信托业回归本源的方向之一出现,事实上,此类业务的创新实践可追溯到2019年,彼时建信信托首创“彩蝶”系列破产重整服务信托业务,将信托模式成功运用到天津渤海钢铁集团破产重整项目中。
信托公司把原有债权转变为信托受益权,通过向企业债权人分配信托受益权来清偿债权。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这一新兴业务模式,能充分发挥信托公司业务优势,有效提升不良风险的处置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参与此类业务的信托公司已增加至30余家(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16家、22家),存量规模超1.5万亿元。市场预计,到2030年,市场化重组和破产服务信托的市场需求将达10万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多家信托公司这一领域实现了零突破或新进展。
中诚信托落地了第二单经法院司法裁定的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信托项目;国民信托“凤凰13号”“凤凰16号”企业重整信托计划成功设立,助力傲农生物重整方案落地;建元信托成功设立首单经法院司法裁定的企业破产服务信托,受托规模约230亿元……。多家信托公司这一领域实现了零突破。
这其中,不乏表现抢眼的公司。比如金谷信托,除中标湖南泰富重装集团等六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外,还成功落地“金谷·麒麟1号破产服务信托计划”,信托规模130亿元,与其股东方中国信达开展战略协同效应不无关系;中信信托通过“股权转让+债务重组”“信托隔离+代建盘活”的方式设立上海董家渡服务信托项目,销售“三开三罄”,总成交额达215亿元,为房企纾困提供了多元化路径,背后依托的则是联动中信集团兄弟单位发挥产融协同价值的结果。
据现行标准,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可以细分为企业破产服务信托、企业市场化重组服务信托,前者已为市场主流,而在帮助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摆脱困境方面,信托功能还有待挖掘。
尽管信托公司开展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的积极性较高,但收益却不太乐观。
目前,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的收费普遍不高,有些机构纯服务类业务按固定报酬收费,也有一些机构会根据资产处置的结果按比例收费,如果带资金参与风险化解的收费会高一点。有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开展企业破产服务信托的收益通常在10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尽管费率不高,但信托公司布局的积极性依然很高,主要是出于长远布局的考量。
首先,这类业务参与门槛较低,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可以快速提高公司的信托规模,树立较好的市场形象;其次,以较低报酬参与好项目可以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当然信托公司、AMC公司间竞争激烈,形成低价竞争困境,这也可能导致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价竞争格局。此外,招标公司对信托工具不了解,对信托产品的价值评估方式存在误解,存在刻意压价的情况。
相较其他投资项目,特殊资产有其独特性。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特殊资产种类丰富、非标准化特点显著,收益测算有较大弹性空间,且伴有一个长周期的处置时间,这有利于发挥信托的持续资产管理能力。此外,特殊资产的折价收益空间较大,通过逆周期低位吸纳、优化资源整合等方式,有可能获得超预期收益。
随着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暴露的增多,金融机构争相布局这一赛道。相对而言,信托业起步晚了一些。
过去信托公司的业务集中于房地产、通道和政信平台领域,但近年来,行业监管趋严,这些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迫使信托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业务布局,加大对新兴业务的投入,如消费金融信托、绿色信托等,向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定位方向转变。而与此同时,可开展特殊资产处置的金融机构日益增多,如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等,这些机构在特殊资产处置方面拥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令信托公司在这一领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面对不利竞争环境,信托公司亟需强化自身实力来提高项目中标概率。
首先,信托公司需具备较强的风险资产处置能力。企业金融破产重整阶段后,债务问题、人员安置问题随之而来,尤其是大型企业在业务盘整、资产清算等可能延续数年,需要信托公司在资产托管、税务筹划、债权管理及清偿安排等方面均能有效匹配。
其次,信托公司需具有较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突发事件处理、资金监管、风险预警等方面需信托公司具备应对各种状况的综合能力。信托公司需建立多层次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全面监测与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策略来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从2024年信托业在这一领域的开展情况来看,业务创新的市场化效果较好,比如中信信托落地的上海董家渡服务信托项目受到投资者追捧,企业市场化重组服务信托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但从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设立规模较大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托公司股东方在金融领域的资源沉淀对信托公司在特殊资产处置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具有强大金融或产业背景的股东,能为信托公司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业务渠道。例如,一些股东拥有广泛的金融网络,可助力信托公司获取更多优质特殊资产项目,同时在项目处置过程中,凭借股东的专业能力与行业经验,项目处置推进也更顺畅。
依托股东方雄厚资源开展信托业务是信托业长期以来的生存方式,但信托公司也当从自身出发在资产配置、人力资源建设、风险管理等维度全面提升,以适应信托行业趋势的转变。
截至目前,2024年信托公司的经营状况已有50+企业发布,我们不难发现,数年前曾霸居榜单的公司正在“走下坡路”,一方面受制于前期项目较多带来的出清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囿于传统业务的优势,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但也不乏逆势增长的企业涌现。那些能够实现快速行业转型与业绩增长的企业通过深化产融结合、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生态合作体系等手段,实现了自身能力的巩固、提升。
回归特殊资产处置领域,信托业有资产隔离的制度优势、也有行业经验不足的弊病,同时还存在着相关配套法律和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和细化的问题,信托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有较大阻力,但正如绿色信托、家庭信托等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在潜力巨大的市场门前徘徊只会错过行业红利,最终被行业所淘汰。
责任编辑: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