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私募机构观点:关税冲击与政策托底
【相聚资本:“风暴”即将落地】
相聚资本认为最近围绕人形机器人在资本狂热与技术攻坚下的争议,一级市场上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讨论火热。但无论分歧如何,一个共同的认知是,AI和人形机器人都需要长期的投入,不是今年投入明年就能见效的快餐式投资。信心、耐心以及持续的投入都是不可少的。在二级投资上,我们则要分清,哪些机会是基于概念和未来想象空间的炒作,哪些则是有实实在在的估值和业绩的提升。当然从中长期看,AI肯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主线之一,科技叙事的投资逻辑也会在未来的市场行情中不断上演。
4月份是业绩密集披露期,不管是年报还是一季报,都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总体来说,我们的投资还是会聚焦在那些基本面优秀、具有极强经营韧性的公司,同时积极把握行情轮动带来的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抓鱼,抓大鱼”。
【源乐晟资本:指数层面平稳板块个股分化】
今年港股市场明显跑赢A股市场,一方面是A股市场的构成以传统消费和制造业为主,而港股恒生科技的科技含量更高,创新性更高;另一方面,港股前几年跌幅更大,隐含的估值较低。所以港股的AI科技相关板块(芯片、互联网等)及新消费、创新药今年均表现不错。其认为,接下来港股市场也将进一步分化,但是整体表现依然会强于A股,对港股的配置也会相对优先于A股。当然,最近很多公司的A/H股的价差缩小到历史最低水平了,这是个值得警惕的点。
另一边,美股已进入非常复杂的阶段,投资者目前对美国的政策预期一头雾水,去年年底特朗普当选后,市场狂热的心态已经荡然无存。在美国政策稳定之前,对美股保持谨慎。操作方面,降低了前期涨幅大的AI算力头寸,加仓了医药、新消费和新能源。整体来说,认为中国资产指数层面没有大的风险,但个股的差异性依然会很大。
【利位投资:资金面边际宽松,债市或迎来做多窗口】
宏观政策指导对基本面形成正向带动,生产投资回暖,但内需疲软,通胀和信贷数据偏弱,但促销费稳增长政策成效仍待4月基本面数据验证。
4月,基本面弱修复下,资金面或仍为债市做多的主要因素。受季末税期流动性紧张因素影响,债市可能会短暂下跌。但参考历年降准的窗口期,今年4月仍然值得期待。基本面数据上,信贷需求不足,制造业PMI工业品价格较差与通胀数据不及预期共同印证内需偏弱的现实。在此背景下,预计央行4月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海外关税影响下,后续出口或出现放缓迹象,也将可能引发货币财政政策对冲,预计4月债市或将阶段性企稳并迎来做多窗口。
【康曼德资本: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中美双方均面临策略选择。美国为维护其贸易战发起者的权威,在谈判中表现强硬,但同时也释放希望对话的信号;中国基于国家利益与战略考量,同样保持坚定立场,积极采取反制措施。目前,双方处于相互博弈阶段,未来走向存在多种可能性,需要持续观察,现阶段不排除双方后续就关税问题积极谈判的可能性。随着贸易战的持续,全球贸易格局可能发生深刻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其他国家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危中寻机尽管面临挑战,但科技板块在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美国发布的关税豁免政策中,“美国成分≥20%”的条款,为部分海外产业链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若增加美国组件的使用比例,有望申请关税豁免,从而缓解成本压力。从长期来看,关税冲击对成长股的影响有限,科技产业发展趋势才是关键。从历史经验来看,关税对成长股行情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除个别情况外,多数关税调整对市场影响并不显著,部分行情甚至将关税调整视为利空出尽的信号。当前,全球正处于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前夜,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具有成本低、开源等优势,为不同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提供了便利,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中欧瑞博:短期的经济环境与发展演变--不确定】
对于美股市场,中欧瑞博表示:没有哪一个经济体或股市会不再有周期性!美国经济与美股,也不可能没有衰退和熊市,今年以来对于美股市场一直都保持比较谨慎策略。
对于中国权益资产,中欧瑞博表示:这一轮中国的经济周期与美国的经济周期是完全不同步的,从2021年开始,中国权益资产与美股股市也持续脱钩了好几年。今年以来以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一路强于美股,这种分化是有经济基本面与估值支撑的。虽然在近期,全球投资者短期恐慌性抛售资产降低风险敞口的抛售潮中,中国资产可能也会受到一些短期的影响,但是随着恐慌情绪稍微平复下来,我们相信中国资产大概率会率先企稳上行。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xio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