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信托业的转型与机遇:从单一产品到财富管理生态
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了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推进路径,指出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将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展业兴业的沃土。
当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容,居民财富配置正加速从储蓄向多元化资产转移。在金融开放与财富管理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信托业正迎来从传统理财向财富全场景解决方案转型的关键机遇期,并将呈现三大趋势:
1、专业化资产配置需求爆发
2、信托制度功能深度开发
3、跨境财富管理服务升级
多元化配置需求爆发 中国信托业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中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正经历深刻变革——从单一储蓄转向多元化资产配置,从投资理财升级为全场景专业财富规划。数据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和储蓄占比仍高达50%以上,显著超过OECD国家约1/3的平均水平。同时,过去5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速约8%,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这一历史性的财富管理转型浪潮,为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信托公司能够实现跨市场的资产配置,深度融合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实体经济等领域,形成全谱系投资矩阵。同时,信托公司在客户服务端搭建智能中枢系统,依托客户KYC画像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资产组合的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大国博弈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仍未停止,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更加复杂多变,单一资产的投资策略难以抵御各类风险冲击,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优化,已成为信托公司服务客户、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信托功能深度开发 构建财富管理服务生态 面对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信托业既迎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新挑战,也获得发挥制度优势的新机遇。依托风险隔离、灵活分配等独特功能,信托能够为中产家庭提供包括资产保护、税务优化、代际传承等在内的定制化财富解决方案,这正是传统储蓄产品所不具备的核心价值。 不仅如此,行业“三分类”指引更拓展了信托公司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项下的广阔发展空间。这将信托的服务功能与其他金融业态区隔开来,能够更贴合客户具体的财富场景,深度嵌入教育、养老、传承等场景化需求。这背后是《信托法》赋予信托财富管理服务在资产隔离保护、传承与分配等功能的法理支持和制度安排,真正推动信托公司从单一产品销售升级成为财富管理服务生态。 李云泽指出,支持探索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上海模式。随着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不断完善,信托财产形态将逐步多元化,未来在管理和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属争议将得到有效化解,有助于提高整个信托行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助力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制度型开放之下 信托财富管理将加速国际化 中国金融开放已进入“制度型开放”新时期,外资机构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成熟经验,将与本土信托公司的市场洞察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开拓财富管理新蓝海。 信托行业正迎来国际化发展的窗口,通过与国际资管机构共建产品平台,引入ESG投资、全球资产配置等先进理念,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投资管理体系;运用人工智能优化资产配置算法,打造智能投顾等创新工具,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制度型开放的政策东风下,信托公司有望通过构建跨境服务生态,为高净值客户和中产家庭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全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随着制度型开放深化和居民财富持续积累,信托行业正加速向打造财富管理服务生态转变。信托公司需立足《信托法》制度优势,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服务;借力开放机遇,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并提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这一转变将推动信托业从传统金融业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居民财富管理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li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