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信托市场景气度降温显著 景气指数42
本月信托市场景气水平显著降温
2023年1月,最新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为42,较上月同期相比,本月信托市场景气指数继续回落,信托市场景气水平显著降温。较去年同期相比,景气指数亦呈现小幅下降。据中信登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行业新增完成初始登记信托产品4642笔,环比增长34.79%;初始募集规模6313.3亿元,环比上升24.89%。或受今年春节假期影响,产品笔数和信托规模同比分别下降24.09%、44.27%。新增产品平均规模1.36亿元,环比下降7.34%,同比下降26.58%。1月份,新增保险金信托规模89.74亿元,环比增长67.05%,规模为近11个月新高。新增家族信托92.07亿元,环比增长40.44%。随着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进一步明确,将为保险金信托、家族信托等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开展提供更清晰的指导,业务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容。
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实现“四连增”。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始终是信托资金重要配置领域。1月份,新增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规模为2,502.66亿元,环比增长45.35%;新增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1,730.36亿元,环比增长91.87%;均已连续四个月增长。反映出信托行业运用其制度优势,持续将分散的社会储蓄聚集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资金,为经济增长提供动能。资产证券化业务增长显著。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产品标准化、流动性强、基础资产多样化等业务优势。1月份,新增信托公司作为直接发行机构的资产证券化信托业务规模600.08亿元,环比增长52.75%;其中,新增资产支持票据业务规模215.89亿元,环比增长24.81%。
各分类指数表现
从本月各分类指数环比来看,除参与公司指数有所回升外,其他各类指数呈现不同幅度下降,尤其是发行规模指数1及成立规模指数1,均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从各分类指数同比来看,虽然均呈现下降,但下滑程度远不及环比情况。值得关注的是,参与公司指数继续维持降温趋势。另外,从1月份社融数据来看,本月新增社融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84亿元,同比多增15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2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整体来看,表内信贷投放是主要支撑项,企业债净融资大幅缩量成为主要拖累,政府债券、外币贷款、未贴现票据等也同比负增。受2022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利率明显上行影响,企业发债意愿低迷,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贷款和债券置换效应明显,带动1月信用债净融资继续同比缩减4352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拖累项。
本月发行规模指数较上月下滑显著,回落至42%,处于50%分界线之下。本月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实际工作日有所减少,使得非标类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有明显的收缩。对比发行规模的实际数字(编制2022年12月用益信托市场指数时数据,以下数据亦如此),2023年1月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761.41亿元,2022年12月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1433.70亿元,环比下降46.89%。
本月成立规模指数呈现大幅回落,下降至31%,处于50%分界线之下,较去年同期相比亦小幅下滑。从成立情况来看,非标信托产品和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均有下滑,但标品类信托的下滑更为明显。标品信托但受投研能力不足、产品业绩下滑和证券市场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接受程度不足,资金募集相对困难。对比成立规模的实际数字,2023年1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583.30亿元,2022年11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1143.33亿元,环比下降48.98%。
本月参与公司指数为63,表明本月信托市场存在63%的信托公司参与了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及成立,信托公司参与度环比止跌回升,同比继续下滑。总体而言,1月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为42,信托市场景气度显示疲软。
2023年信托公司八大业务机会
回顾2022年,受俄乌冲突、疫情冲击、地产暴雷等多重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增速低迷,信托业也走过了艰难的一年。过去一年,虽然信托业经营压力增大,但行业创新转型力度不减。展望2023年,宏观经济有望开启复苏,信托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基于对宏观及行业的预判,认为2023年信托公司展业有八大机会:
①传统地产业务着重拓展与央国企合作,同时加大风险处置与特殊资产机遇;
②政信业务要高度重视尾部风险,同时向标品投资转型;
③资管业务要丰富配置型产品,持续做大固收规模;
④资本市场业务探索多种业务模式,强化对自主安全产业的关注;
⑤加强与央国企合作,关注价值重估带来的资本化机会;
⑥普惠金融预计外部环境有利因素增多,要进一步推动非标转标;
⑦财富管理方面,预计家庭财富是下一个重要增长点;
⑧服务信托方面,资产证券化业务要重视价值链提升,预付资金类信托逐步探路规模化。
点评:
其一,自2022年11月中以来,随着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出台,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头部房企的流动性危机显著缓解,房地产进入有序出清状态。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我们认为,预计2023年地产政策会进一步放松,地产销售和投资有望逐步改善。房地产信托规模的压降可能会放缓,房地产信托展业模式有望改变。
其二,去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今年年初,财政部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在稳增长压力下,城投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信托资金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开发力度预计会保持一定的比例,但在业务模式上会有所转变,从传统非标投资逐渐向标准化债券投资转变,大量项目投向转为上交所或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标准化公募债或私募债,地方负债逐渐从隐性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
其三,在“非标转标”的大潮流下,持续发力标品信托业务既是宏观经济和信托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信托公司转型升级的必然。随着信托公司的投研能力、产品创新能力、风控合规能力、运营管理等能力的不断增强,标品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信托公司投研能力的提高和资产配置能力的增强,我们认为,标品信托业务将朝着多资产、多策略、多管理人的产品体系转型,指增收益凭证、量化指增TOF、衍生品指数投资等产品将陆续出现。随着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的修复改善,权益市场大概率温和上涨,权益类产品或将成为预期收益回报最高的产品。
其四,根据中信登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9月,家族信托的存续规模约为470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约34%。存续家族信托个数约为2.4万个,家族信托的展业模式也逐渐丰富。另外,2022年底下发的信托分类新规征求意见稿中,在“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项下,新增了“家庭服务信托”,使得财产隔离、保护、传承的功能覆盖更为广泛的人群,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将有机会享受到信托的制度优势,未来信托公司突破自身产品的局限性、进行全市场资产配置成为可能。我们认为,2023年家族信托或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趋势,预计规模增长幅度在20%-30%之间。
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说明
从2002年至今,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一直专注于信托研究。长期收集统计信托产品数据,拥有最全面准确的信托行业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编制了用益信托指数。用益信托指数从2011年3月开始发布,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016年2月我们将该指数调整为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
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是一个综合加权指数,由3个细分指数加权计算而成,3个细分指数及权重是根据其对信托市场景气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具体包括:发行规模指数,成立规模指数及参与信托公司指数。最终指数是经过回归法调整季节性因素影响而获得。
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是一个行业指数,用来监测信托行业的景气程度。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的计算方法参考并改进了采购经理指数(PMI)的算法。PMI是国际通用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之一,PMI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PMI的判断标准相同,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以50%作为信托市场景气强弱的分界点,用益信托市场景气指数大于50%,反映信托市场景气;小于50%,则反映信托市场不景气。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Instsh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