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产业信托”发展正当时

时间:2024/05/06 11:12:19用益信托网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迁,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现为新型要素组合、新型生产关系、新型基础设施、新型业态和服务等显著特征,这为金融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机遇。信托公司正处于回归本源的深化转型期,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引导社会资本大力支持代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是信托公司开展“新产业信托”的重要契机,也是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新分类标准指导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形成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信托公司可以从布局新产业规划、创新科技信托服务、提升一体化数智能力、夯实科技伦理信托文化四个方面大力开展新产业信托业务转型,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信托力量。


结合股东资源禀赋,规划布局差异化产业投向


2023 年 8 月,工信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实施方案》进一步列举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


国家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就是信托公司引导社会资本开展新产业信托的明确投向。结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信托公司需要重新构建产业信托布局,逐步摆脱传统工商业、基础设施、不动产等投融资领域的同质化竞争,结合股东背景及资源禀赋,规划新产业布局,发展差异化优势。


根据《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2—2023)》统计,具有能源、电力、交通等产业控制股东背景的央国企信托公司有15家,占据信托行业整体比例高于1/4,服务集团主责主业已经成为信托公司契合控制股东发展战略的重要价值体现,也是信托公司借助股东资源发展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机遇。这些实业背景的控制股东分布在现代农业、绿色电力、航空制造、海洋石油、交通运输等国家重大战略资源领域,许多实控主体本身就是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或领军企业,是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信托公司应当将服务集团主责主业作为在制定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核心战略和重要业务导向,例如华能信托、英大信托、中航信托、五矿信托等产业股东背景信托公司均将服务集团产业链强链补链作为信托赋能协同业务的重要内容。


具有金控背景且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信托公司也都开始重点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产业信托布局。根据媒体相关报道和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例如建信信托、上海信托、交银国际信托等金控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充分借助股东的金融资源整合优势,系统化加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科创企业直接投资,建立专业化的股权投资平台和管理团队,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新产业赛道。


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对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信托监管机构应当结合行业特点,探索出台促进“科技—产业—信托”良性循环的细化指导政策和配套措施;信托业协会应在行业数据收集、发展评析、行业评级、专项课题研究等方面重点体现;信托公司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配置战略资源,制定布局新产业信托的投向路线图和业务转型实施规划,形成覆盖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信托公司多层次的整体推进方案。


《实施方案》指导下的新产业标准为信托公司开展“新产业信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信托公司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提早布局,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的产业赛道,逐步做熟、做精、做强,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和标识度清晰的战略品牌影响力,科学引导信托投资者和社会资本,与时俱进创造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厚植信托制度优势,丰富科技信托产品与服务供给


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信托公司应当结合制度优势和行业特点做好科技信托产品和服务,创造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信托价值。


做好科技信托大文章,关键在于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的“含金量”。信托公司应尊重科技产业和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全生命周期,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信托工具和服务,贯通覆盖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有效金融供给。


信托公司开展科技信托,就是围绕科技产业、科技企业、科技项目,提供基于信托关系的资产管理与资产服务,实现赋能科技创新价值创造的信托目的。科技信托贷款、科技信托股权投资、科技创新主题的标品信托资管计划、知识产权信托等都可以作为科技信托的主要业务模式。信托公司应在监管机构指导和规范监督下,积极开展业务科技信托业务模式创新,打造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升级的示范样例。如上海信托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股债贷”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构建面向客户、基于场景的信托与银行协同模式,实现信托账户与银行账户深度耦合,培育综合客户经营协同生态圈;北方信托专设知识产权信托服务办公室,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研发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产品,着力于专利成果转化之后的收益管理需求,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外贸信托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为科创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创企业作为底层债务人以其拥有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反担保物。基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生成拟入池的基础资产(即资金信托受益权),再将资金信托受益权作为底层资产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票据,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


在信托公司主动求新求变基础上,信托业协会可以组织专题沙龙研讨,交流分享业务成果和商业模式,研究鼓励支持科技信托发展的业务激励措施,为监管机构细化科技信托指导方案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提升一体化数智能力


融合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算法科技等新型生产要素的数智化产业升级及数字经济发展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新动能,也是金融机构提升自身数智科技含量,有效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重要能力建设。从信托行业整体看,信托公司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已经历了优化经营管理的1.0阶段,主要体现在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客户服务系统、优化风控合规建设、助力投资决策、赋能运营管理等主要应用领域。结合培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信托公司应积极向“数据信托即服务”的业务场景创新2.0阶段跃升,探索将数据资产作为信托财产和服务标的的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相关内容,数据资产“入表”自2024年开始正式实施。数据资产的价值将得以有效释放,也为信托公司开展数据信托业务创新提供了有效场景。


数据信托就是将数据资产及数据权益作为信托财产,引入第三方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起到制约监督数据权属相关方的作用,在更好维护数据主体权益的前提下推动数据流通,进一步发挥数据价值。根据信托业务新分类标准,数据资产在监管部门批准下可成为新型资产服务信托的信托财产细分类型,当数据资产经过公允定价成为金融产品时,作为投融资标的数据信托业务也可以进入资产管理信托的范畴;当把数据资产产生的收益用于公益慈善目的时,理论上数据信托也可以由公益慈善信托的业务范畴。由此可见,数据信托具有广阔的业务前景。


实践中已有信托公司在电力、交通、医疗等公共数据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尝试。中航信托与电力公司创新探索电力数据服务信托合作,释放电力数据价值。基于共同受托人模式,对用电企业相关的电量信息、服务信息等数据资产进行信托管理,信托目的在于发掘并实现数据资产价值,保障数据安全流通,为信托受益人增效创收,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杭州工商信托创新推出了“数据信托”系列产品,首单数据信托产品是杭州征信以合法持有并经营的数据服务收益权作为委托财产设立资产服务信托。杭州工商信托作为受托人,对于受托管理的数据服务收益权,以信托合同架构为载体,完成资产权属确权行为,并动态观察该数据服务交易模式、频次、服务对价等资产要素,在合理审慎原则下开展动态估值,为数据资产确权提供了法律框架和保护。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积极探索个人数据信托服务创新,上线“数据授权平台”试点项目,个人数据主体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对个人信息使用的有效管理,可以选择特定数据主动授权给他人,或以接受他人授权申请的方式允许数据被查询使用,为后续实现数据交易流通收益创建规范、有效的基础设施。


在产业和行业细分数据信托领域,信托公司可以结合能源、工业等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上下游企业需求,灵活开展数据资产服务信托和数据资产管理信托,促进“链上”数据市场化流转,助力强链补链。此外,信托行业数据也可探索通过中国信托登记公司与数据交易所合作开展数据信托业务创新,盘活金融数据资产的商业价值和风险管理价值。


前瞻考量科技伦理,拓展信托文化的人本内涵


在未来产业布局中,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核心科技实力的竞争高地。我国科技部早在2021年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提出人工智能活动应遵循“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担当”等基本伦理规范。我国大型科技平台公司也纷纷建立科技伦理治理或顾问委员会。随着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金融科技应用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金融机构也必将面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选择困境,在“向善”与“向利”的权衡中判断取舍。信托公司在运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以及服务科技企业过程中也应当建立负责任的科技伦理规范和信托文化,以人为本履行信义义务,坚持人类是最终责任主体,科学处理和规范人与智能的关系,维护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进一步丰富信托文化的内涵与应用边界。


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下,信托公司应当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新产业信托,推进信托公司持续深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实现路径上,信托公司可以加强发展科技信托与数据信托的联动创新,既能够提高服务科技创新的“含金量”,努力创造金融服务增加值;又能够迭代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高效实现科技赋能增加值,助力做好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大文章,为形成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信托力量。  


(作者为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


作者:袁 田
来源:当 代 金 融 家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