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人力资源布局战略

时间:2024/08/06 11:11:17用益信托网

人才是推动行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信托公司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引入新鲜血液,注入新思想和活力。


高速发展吸引高学历人才


根据信托公司2024年最新披露的年报统计,2023年度信托业人员队伍略有减少,从业人员的整体规模总数为16735人,较上一年减少8.85%。具体在披露的56家公司中,26家公司出现人员扩张的情况。2022年信托行业人员的变异系数为0.46,各公司间人员差距仍然存在,但呈逐步缩小趋势。信托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带来的良好发展平台和较高的薪酬水平,吸引了大量高学历人才(包括博士硕士两个层次)的加入。5家公司高学历人员占比70%以上,22家公司高学历人员占比50%以上,16家公司高学历人员规模超过200人。


各信托公司中,从业人员的规模分布以1000人以下的中小型信托公司为主,2023年规模前三位为中信信托、光大兴陇和五矿信托。2023年从业人员增幅前三名为陕西国信、西部信托和国联信托,高质量人员的流入也为这些公司业绩增长带来了一定支撑。


从披露的信托公司从业人员年龄来看,已披露10家公司中,平均年龄为37.2岁,与2022年相比下降。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最大为41岁,最小年龄33岁,行业内分布几乎不存在差异化。


image.png

image.png


人力资源布局战略


(一)明晰新时代人才发展规划


信托公司充分认识理解新时代人才战略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人才优先的发展观,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理念。应着眼于公司中长期业务发展战略需要,加强人才战略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人才布局。坚持以德为先、事业为上、人事相宜、人岗相适,根据转型发展新时期不同岗位要求,选好人才、用好人才,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发展环境。


(二)做好人才战略的检视与评价


一要加强战略理解,提升人才引进计划的科学性、标准性,及时跟进资管人才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做好人才缺口需求分析。完善人才引进流程,可包括简历筛选、背景考察、性格测试、专业面试、实习考察、综合评定等,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


二要明确人才标准,支撑业务转型。应根据转型业务发展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岗位、职级人才标准,制定差异化的胜任力模型,并根据业务发展、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更新。将人才薪酬适配、企业文化适配及未来发展潜力等纳入人才引进考量。


三要做好人才梯次衔接,健全人员调整退出机制。针对转型关键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等开展继任管理,提前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岗位培养人选,有计划地进行岗位培养锻炼。并结合各公司发展背景和业务特点,健全人员调整退出机制,依法制定完善市场化、行之有效的不胜任岗位调整和退出制度,切实做好劣者汰。


(三)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一是升级调整传统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强化与高校的人才对接与储备培养,采取专家挂职兼职、校企联合、项目共建、第三方智库合作等方式,实现“筑巢引凤”,柔性引才。二是主动构建多渠道、多专业的外部人才储备库,定期开展外部人才库的盘点和激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潜在人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人才聘任提供参考依据。完善人才引进效果评估,提升人才引进效果。三是加强对人才引进过程的相关程序要素回顾分析,除关注应聘比、录用成功比外,应重视聘用合格比、招聘成本、用人部门满意度、新入职人才流失率等,持续改进人才引进工作实效。


(四)加强内部人才培养


首先,依据战略发展方向和自身资源禀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如转型发展压力大,可以采取“先核心岗位,后全线涉及”思路,优先对最核心、紧迫的胜任力需求岗位开展培训,采用专业深造、订单式培训、导师带徒等形式,促进其尽快成才,强化转型业务支持。对现有部分本科学历人员、传统业务人员可进行第二学历(专业)培训考核、内部转岗培训等,改善专业结构,优化知识结构。对于培养效果,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评测,基于评测结果、业务发展需要和监管要求等对培养体系及时完善更新。针对财富管理等业务,可打造内部人才认证体系,更好地满足各公司业务发展个性化需求,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品牌标识。


其次,做好优秀应届生的甄选引进,以内部导师、专项轮岗等形式,做好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可以“信托公司+高等院校”合作形式,建立信托实践基地,为高校在校生中可塑性强、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提供实习与研究机会。运用好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平台,通过创新在站博士后培养机制等,为公司输送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


最后,进一步完善部门和岗位交流机制建设。通过领导力训练项目、团队建设活动和跨部门协作等方式,提升高潜员工及现有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依托内部研讨会、工作坊等载体促进组织知识的传递、学习和沉淀。建立知识共享平台,鼓励员工交流和分享经验。加强业务部门、中后台部门间多岗位锻炼,为公司培养储备复合型人才。


(五)改进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和考核方式


一方面,做好公司纲领性考核制度,完善市场化绩效牵引机制,激励资源优先向核心人才倾斜。重视员工基本薪酬管理,在薪酬上做好纵向区别、胜任能力差距的公平、公正体现。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考核,完善风险与薪酬递延、履职过失问责与违规失责的考核问责制度。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薪酬结构。合理设置符合各公司发展要求的固浮比例,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做好公司业绩、部门业绩和个人贡献层层挂钩的薪酬分类体系。根据转型业务发展阶段、市场拓展潜力、客户培育程度等,完善多维度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系数,可引入如战略支持度、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创新推动、客户满意度等指标,避免完全以“短期业绩论英雄”。做好中长期激励手段的统筹,推动探索在证券投资、PE投资板块实行项目跟投、二级公司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机制。


(邢成系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丽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郭丽丽系新财道财富管理公司家族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邢 成、高 丽、郭 丽 丽
来源:中 国 银 行 保 险 报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