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迭代”与“非标转型”
在地产爆雷及平台清理的当下,“信托非标”似乎成了一个有争议的理财产品。这主要是由于以“地产开发商”及“政府平台”为代表的融资主体,借入超出银行授信、成本高于银行贷款的非银资金,或放大了自身风险,或加剧了政府隐性债务。从金融监管角度出发,企业过高的杠杆率包藏了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暗流。“坏孩子”成为外界对信托业的典型评价。事实上在我们看来,“非标融资”本身没有问题,否则著名的“黑石集团”早就难以为继。在“非标融资”饱受争议的当下,信托公司开始挖掘信托各类制度优势,其中一个就是立足信托账户管理功能,探索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转型和企业发展转型的新方式。
01 信托正在账户化 一:“简单理解”的信托账户 若科普的角度出发,信托账户是一种基于隔离风险的目的、由信托公司以自身名义设立和管理、专门用于管理客户信托财产的信托制度基础工具,可以对客户在投、保、消、融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财产权益保管登记、交易执行、执行监督、风险管理、清算分配、信息披露等服务。 在信托账户项下,每位受益人都可以开立受益权管理账户,实现全管理流程公开、透明、可监督。 这一定位可以发现其“设立初衷”还是十分优越的,因为与其他金融机构账户相比实在是很有特色。例如信托账户具有他益功能,可以根据委托人指令为指定受益人提供各类服务。例如信托账户的财产类型更加丰富,不局限于资金,还可以包括各类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艺术品等有形资产和债权、抵质押权、收益权等。 二:“深入理解”的信托账户 客观地说,在“为融资人服务”的历史过程中,信托账户的功能没有得到真正地重视,仅仅可以理解为一个“提供资金的账号而言”,与银行理财等其他金融账户并无明显区别。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主要有三个原因: 1:融资主体基于“行业特质”产生了盲目自信。地产开发商迷信“快速融资、快速拿地、快速销售”的逻辑会永远持续,地方平台则迷信“土地稀缺只会越来越贵”。客户导向决定了信托公司的展业方向。 2:信托公司“赚容易钱”的路径依赖。无论是非标融资还是银信通道,都是管理简单、时间周期短、前期投入少、受托人报酬率高的业务。在繁荣期向系统投入高、期间管理繁琐的账户服务转型的机会成本高。 3:信托客户基于资产增值心态把信托作为高收益理财,未长期规划过个人财富。 基于如上判断,部分“信托非标”出现风险的本质,是资金成本与经济高质量转型大环境的错配,但如果就此把信托看作“洪水猛兽”却是不正确的。 因为大多数推动经济上行的融资主体不具备在公开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大多数财富客户依然有财产性收入的需求,我们也相信“不能因为有脏水就把孩子也倒掉”,尤其是在“平台积极转型”的背景下,应该看到中国信托业也在回归“为投资人服务”的本源定位,正在磨炼“在新环境下实现发展的新能力”,今日探讨的“信托账户迭代”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三:酝酿对信托账户的“提级管理” 随着信托行业依据三分类转型至“为投资人服务”,信托账户真正的春天即将来临。我们注意到:一部分转型意志坚决的信托公司,正在酝酿对信托账户的“提级管理”。 1:准备进入“全方位普惠市场”。 个别信托公司提出,以合格投资人为主体进行服务肯定是必然的,家族信托及家庭信托在很长时间里依然是主流。但信托制度本身是可以覆盖中等收入、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的,可以为其提供家庭服务信托、遗嘱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服务。此一探索,既是对政治性、人民性的积极实践,也无疑将扩大信托行业的“客户基数”,既可改变“信托为有钱人服务”的行业错觉,也为未来参与激烈的财富管理竞争做出腾挪空间。 2:准备提升“定制化综合方案”。 很长时间里,“销售、配置、定制”在信托的财富部门里,只是一个推广口语,实际多数行业仍然是“推介本公司的信托产品”。但在行业转型的当下,一部分信托公司已经借助信托账户对客户各类资产进行全面分析,逐一评估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以“打开大门办公司”的态度,不再以自身产品为唯一导向,逐步走上了“客户利益最大化”的本源之路,在其尝试中,消费权益管理、财产权益管理、跨周期投资策略、遗产继承,都陆续出现在信托账户之内。 3:准备突破“公司级能力再造”。 信托账户的过去,主要是一个登记意义,在信托行业必须谋变的压力之下,一部分信托公司开始建立内部场景,将单一销售管理延伸至投资、融资、财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融合各业务系统间无缝对接的统一平台正在加速成型。同时加大IT投入,甚至引入了AI专业岗位,对信托账户内资产数据的实时调取与定期统计,借大量数据的海量分析,以科学的办法直接提升了“公司级配置能力”,也提升了客户对“定制化服务”的真实感受。从未来看,此种高效的数据管理方式,是信托公司持续优化服务、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准备实现“账户高频互动”。 信托账户增强客户黏性是必然的,我们注意到,部分信托公司借助信托账户,正在告别过去“推介见一面、下单见一面”的低频互动,正在努力构建“连续性服务”,通过专业人员的数量级投入及全新客户体验,实现了与客户的高频互动。虽然这种做法一定成本上加大了成本,但站在“留住客户、吸引客户”需求上,必定是值得肯定的。 02 账户迭代与非标转型 在非标融资受到诟病的当下,研究部分信托公司对信托账户的全新理念,实际上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若将二者打通,则可以看到大有用武之地。 1:为融资方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将传统融资方名下登记资产作为信托资产划转至信托账户,信托公司在确保资产独立、安全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除了传统非标融资以外的账期资产管理、投融资产品开发、综合性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并可以根据资产状况,提供资产证券化等服务,帮助其盘活存量资产,支持融资平台整合资产、化解风险、注入内生增长动能,从而倒逼从非标向信托综合服务转型。 站在地方平台的立场上,信托公司是其最熟悉的“老朋友”,借机扮演“大FA”还是很有机会的。尽管信托公司本身不能新增融资,但却可以帮助其盘活资金及引入创新产业,从而恢复区域活力。 2:为委托人从单一非标转向资产组合提供支撑 传统融资类信托投向单一、到期兑付本息即可,管理方式简单。随着信托标品化、组合化、净值化的监管要求推进,信托账户则可以帮助信托公司实现从非标向资产组合的过渡。一方面,客户可以通过信托账户动态了解各类产品信息,自主形成组合配置思维。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基于账户构建的客户画像,分析各类客户资金管理需求和风险偏好,从而设计出适销对路的组合投资类产品。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基于市场理念的“投资者教育”,转变投资者刚兑思维,对告别传统非标、引导资金重新配置是很有溢出效应的。 3:为全社会加快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做出探索 在直接融资中,由于自然人缺乏对市场中各类企业信息的了解,难以判断资产优劣因而缺乏直接投资动力。升级后的信托账户有望扮演信息总平台,在充分了解资产的基础上,激发委托人直接投资优质企业的需求,例如借助信托账户帮助委托人认购“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产品”。从一定意义说,在融资主体“从非标融资向标准化融资的转型”中,起到了基石投资与价格引导的功能,实现了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也为委托人提供了优质资产。 更有探索意义的是,除去二级市场,部分信托公司已积极引导合格投资人进入一级创投市场。 03 推动信托账户建设的外部环境 1:建设金融基础设施 运用信托账户实现信托综合服务,首要任务是建设坚实的金融基础设施。而其中的关键是统一信托行业的数据标准。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信息交换协议确保了不同信托公司之间、信托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与第三方服务商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减少了信息孤岛现象。这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还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信托行业构建了一个高效、透明的信息环境,为后续的综合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推进信托配套制度建设 推进信托配套制度建设有利于夯实信托账户的法律基础。其中信托财产非交易过户登记制度的推进尤为关键。明确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确保其独立性、不仅有助于增加信托财产的规模与丰富性,更有利于促进信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为客户提供更强的信心保障。目前,上海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前沿阵地,已在《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草案)》中积极探索信托财产登记制度。 3:完善信托税收制度建设 信托业务的税收政策直接影响着信托产品的吸引力和信托行业的竞争力。合理的税收安排可以鼓励信托业务的创新发展,对于信托财产的非交易过户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可以减少信托设立和运作的成本,激发开展服务信托的市场活力。明确各类信托的税收规则也有助于防范税收漏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li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