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对信托行业的影响简析
【摘要】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引起广泛关注,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压力巨大、总和生育率降至极低位是政策此时实施的主要原因。国际经验显示,我国未来仍存在调整相关政策的可能,但养老金政策有望维持更久,中青年就业市场受到冲击有限。值得关注的是,中青年“躺平”趋势可能加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有必要及时优化;社会短期消费意愿或被抑制,但消费规模、占比仍将上升,信用消费习惯延续,消费金融需求不减;购房需求受到进一步抑制,家庭信托、养老信托和租赁房投资有望获得更好发展。
一、中国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的改革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下称“《决定》”),此次改革要点有三:
(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3、5岁。2025年起,用15年逐步将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延至63岁;将女工人、女干部法定退休年龄延迟至55岁、58岁。
(二)社保最低缴费年限升至20年。自 2030年起,用10年按每年增加6个月幅度将社保最低缴费年限自15年增加至20年。
(三)实行弹性区间3年内的退休制度。职工可自愿选择提前或进一步延迟退休,幅度< 3年,且退休年龄必须大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四)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要坚持按“自愿、弹性”原则执行好延迟退休政策,切实强化养老保障和服务,落实好提高基本养老金政策,加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力度。
二、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关键原因
(一)人口老龄化
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3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占比约20%,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5.4%,而20-29岁年龄段人口占比仅11%。华泰宏观认为,延迟退休有助于减缓养老金压力、增厚人力资本,释放部分高素质生产力,在中长期提振经济增长。
(二)养老金支付压力大
退休年龄未随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增加而及时调整。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制定于建国初期,在1951年确定为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已延用70余年。而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期的40岁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78岁。退休年龄调整的滞后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加大。
养老金支付的可持续性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社保体系总收入和总支出,在剔除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其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已连续4年为负。若维持现有养老金替代率及变现有退休年龄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预计于2036-2040年间出现收支不平衡的问题。2020年,老龄化严重的东三省养老保险赤字已非常惊人。
(三)生育率下降导致未来劳动人口减少。2022年,我国人口首度负增长,2023年仍在下降,已持续下降至超低位的总和生育率是其关键。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1.0,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超低生育率意味着未来年轻劳动力相对较少,而老龄人口却不断上涨。由于养老保险的资金收入的下降和资金支出的上升,将使得养老金支付能力面临更大压力。
三、退休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相关启示
延迟退休政策是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2023年欧盟、日本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5%、30%。多国实际退休年龄高于法定退休年龄,反映出对养老金不足和生活保障的需求以及老年人继续工作带来的经济必要性。此外,很多国家的实际退休年龄上升,法定退休年龄也逐步跟随。过半的OECD国家将提高退休年龄,平均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3.8岁提高到2060年的65.9岁。
以日本为例,三十年来已三次调整退休政策。2023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达30%(同期我国为15.4%)。1994年日本开始实施退休年龄逐步推迟的政策,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提高到65岁。2000年代初期,将养老金领取年龄从60岁逐步后移5岁。2021年为65岁以上老年员工提供再就业机会,且允许延至70岁继续工作。通过三次改革,65岁及以上劳动参与率达25%,帮助缓解了劳动力短缺以及养老金支付压力。但受低生育率影响,老龄化问题依然存在,且实际退休年龄显著大于法定退休年龄,标志着日本未来退休年龄仍有可能继续延迟。
未来我国退休年龄或将调整,但养老金政策有望维持更久、就业市场基本稳定。综上,本次政策调整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仍低于实际退休年龄;相较其它老龄化国家,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也仍在较低水平;长期来看存在调整的可能。此外,银河宏观测算显示,预计延迟退休初期每年新增100-150万劳动人口,之后逐步下降至2050年左右趋于平稳;每年为养老基金带来400亿元收入并节省支出1000亿元。而且,英法德日等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显示,受到就业市场差异、消费贡献增加等影响,60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上升不会挤占中青年人口就业。
四、延迟退休对社会经济和信托行业的主要影响和应对建议
中青年“躺平”趋势可能加剧,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整体性挑战。即使延迟退休政策对中青年就业的挤出效应有限,但更长工作生涯的预期仍将加剧大家对未来工作压力和退休生活的担忧。更多人将关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重视健康和休闲;而部分中青年会选择彻底“躺平”来逃避工作压力。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将面临挑战,以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信托行业为例,部分企业中不愿寻找、暂未找到或无法适应新发展方向的将大有人在,因此,加强培训以提升认知和技能,强化奖优罚劣以重振风清气正,向转型部门、清收部门加大人力输送力度来优化资源配置,探索采取灵活办公方式来提升工作质效,都可成为信托公司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选择。
社会短期消费意愿或被抑制,但信用消费需求不会快速消退。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将压制部分民众的短期消费意愿。但国际经验显示,老龄化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不高,而消费贡献占比普遍较高,因此对我国未来消费端的表现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居民退休后对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都会出现显著下降,额外的老年人继续就业必将增加社会消费。另一方面,悦己主义、不婚主义、丁克主义等将趋于普遍,加速中青年群体休闲经济和单身经济的发展,及时行乐的观点将使得长期养成的信用消费习惯延续,消费金融需求不减。
购房需求受到进一步抑制,长期信托业务需求和租赁房投资机遇值得关注。延迟退休可能促使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态来同时降低购房需求。一方面在及时行乐的价值观下,买房不如租房,不少人会省下当期购房支出用于悦己消费。另一方面在未雨绸缪的价值观下,也有不少人会省下当期购房支出为未来养老做储蓄准备。这将为信托公司带来了两大新发展机遇。一是租房市场将更受欢迎,租金收益也更有保障,信托公司可考虑关注租售比合适的租赁房市场投资机会。二是在低利率环境下,信托产品的收益优势愈发凸显,加大家庭信托、养老信托等长期产品的研发、投放将成为助力公司转型的重要手段,更好地服务中高收入群体的长期保障需求。
责任编辑:li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