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争鸣:高端定制还是普惠共享?!

时间:2024/11/28 14:48:16用益信托网

信托界有一个很尴尬的痛苦,就是面对普通人如何解释“信托”二字?从学理上说,这个词确实不是中式思维的结晶。


若以最简化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则是“为什么信托难入寻常百姓家”?


其一是不同阶段的历史功能。


自1979年以来,中国信托业恢复新生,其后漫长的30年间中国一直处于“资本短缺时代”,金融机构最大的使命是“引导储蓄转向投资”。因此无论是“最早期”的外汇留存,还是2008年以后的黄金的十年,中国信托业本质是“服务融资方”,如同储户不关注银行如何发放贷款一样,与大多数老百姓并无直接关系。


其二是对高净值客户的界定。


长期扮演私募理财的信托机构,严格遵照合格投资人的约定,100万元为隐形门槛,300万元才能抢到额度。考虑到中国人均GDP刚刚跨过1.2万美元,尤其是诸多私行报告也印证的“二八效应”,多数以薪金为收入来源的普通人,确实与信托无缘。


二者叠加,就导致了信托管理者的迷思:为什么我们展业三四十年了,还有人问我:你们信托到底是干什么的?


面对“自然人”:“家庭信托理财”时代来临


未来,信托或许就不需要解释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当释放巨量M2与大额存单抢不上之时,中国“筹资时代”结束了,信托业“为投资人服务”替代“为融资人服务”,已经是自身生存的刚需。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分类”既是监管要求,也暗合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然规律。


至此,“理财时代”到来。


在这个时代,一系列针对“普通人”的产品出现,将是山呼海啸一般的革新,其酝酿的“新功能”将大行其道,其中最具标志意义的是:以“家庭信托”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将走进中产。


家庭服务信托作为新业务品种,其100万元的起点要求大幅低于“家族信托”1000万元的门槛,一举将“超高净值客户”扩容至中产家庭。最保守的数据是,中国存款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为150万户,先不说这个数量早已超出所有信托公司“个人客户”的总和,更要考虑到中国家庭普遍配置中“房产压倒一切”的偏好,这个数据恐怕远非150万户这么简单。


在家庭服务信托中,客户可以将自己在信托、银行、券商认购的各类标准化理财产品,作为信托资产设立信托。家庭服务信托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大类资产轮动、客户风险偏好与收益需求为客户定制合适的投资理财组合,从而充分减少客户理财产品的波动,实现稳步增值。同时,家庭服务信托的受益人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其他家庭成员,通过信托条款约定,为客户提供理财之外更多的“专属服务”,例如教育支持、消费保障、资产传承、养老医疗等,较普通银行理财而言,这种“普惠性”将更易获得“普通人”的共识,家庭理财与服务将推动“用信托”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弱势者”:用制度保障温情


以“慈善信托”为代表的三次分配将引发更多关注。


中式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先富者以公益慈善信托作为回报社会的重要工具,在全球已累积无数经验,例如在香港即为多数巨富的首选,从而印证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以和为贵”。


在民众的普遍期待中,先富阶层启用公益慈善信托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丰富其“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人生维度,并因其本身巨大的关注度,令多数普通人更了解信托,从而推进“信托概念”更易辨识。


以“特殊信托”为代表的人文关怀将大受欢迎。


“和”为中华文化的灵魂之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准的大幅提高以及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公众开始面临心智障碍者、未成年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家人”的挑战,尤其是随着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一问题将形成严峻的社会挑战。


由此,“遗嘱信托”成为热点,作为一种独特的财产管理制度,信托工具不仅能保障被监护人生活品质和财产安全,避免或减少监护人道德风险,还能充分发挥信托公司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实现被监护人财产保值增值,并且广泛连接监察人、第三方中介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相关机构,形成了独特的制度保障。


从服务“金字塔尖”到服务整个“金字塔”,势将令“信托”二字变得日益亲切。


面对“企业人”:贴近高质量


前文我们将“普通人”定位于“理财个人”,事实上,更广义的“普通人”也包括工商业企业主和企业员工。在黄金十年内,寻求信托支持的“狭义工商主体”画像基本为“城投平台”和“房地产”。


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系列信托革新工具,将以前所未有的新鲜度,获得“广义工商主体”的重新认识,其使命已不止于投资人提供传统投融资和财富管理的范畴,更能有效降低商业活动的交易成本。


第一:以“预付款信托”为代表的“互信纽带”将深入人心。


在真实的交易场景中,预付款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确保了消费者预付的资金不会被商家挪用或受到商家财务状况变化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商家出现违约或者破产的情况,消费者预存的资金仍然安全无恙,因为这些资金被托管在独立于商家的信托账户中。另一方面,信托机构通过专业第三方管理,能够负责监督商家是否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只有当商家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之后,信托机构才会将相应的款项释放给商家。


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支付宝”,所不同的是,预付款信托的场景大多指向了“真人服务业”,你大可不必再担心理发店托尼老师、美容院小丽、健身房大壮一夜之间卷款消失。


这个市场主体容量有多大,百度会告诉你。


第二:以“风险处置信托”为代表的“减损效应”将深入人心。


当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面临资不抵债或经营难以为继的困境时,传统破产重整程序往往难以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风险处置信托最显著的价值是利用资产隔离特性,为企业构筑了一道法律屏障,使得关键资产免受外部直接冲击,为后续的财务重组与债务管理赢得了宝贵的缓冲空间。


如果再考虑到信托业凭借专业管理能力,能够设计并实施债务重组、资产优化、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针对性的重组策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恢复其经营活力,其影响力更足以令“职场上的企业与打工人”深有感触,而这一业务体量将是“千万级别”。


我们的看法是,广义工商主体将成为信托的新主人,既非基于平台与地产的融资需求,也非基于简单认购信托产品的理财需求,而是在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准确地应用信托工具“赋能实体经济”的新功能,这是一片蓝海。

                                                                

面对“新要素”:制度伟力预期


告别对超高净值客户的定制时代,走向寻常百姓家,是中国信托界的愿望,也是众人40年努力的最大告慰。而在我们的研究中,信托工具的潜力真是无限巨大,诸多新功能有望进一步“接近与普通人的距离”。


我们举例如下:


1:识别“新资产”,提升新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一大批新要素开始扮演资产角色,这个名单很长,较为显著的包括知识产权、碳资产以及数据资产等。


为了更好地激活和提升“新资产”价值,越来越多的创新举措被引入信托领域,例如知识产权可以通过信托的形式获得更好地保护和商业化运作,而碳资产则能够在碳交易市场中得到更有效地流通和增值。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资产的管理渠道,还为持有者提供了更多的收益机会。


事实上,这些资产的拥有者“在过去很可能对信托一无所知”。


2:运用“新智能”,推动普惠化。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不断焕新,信托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流程变革。数智化不仅提升了信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还使得更多人群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例如对农户和小微企业这一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主体,数智化赋能之后的信托产品,就可以提供更为灵活和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方案,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与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


作为终篇结论,我们想说:在新时代里,信托业已悄然告别了曾经的模样,服务普通人、去赚“辛苦钱”或已成为主流,未来10年,“信托”二字或已无需解释。


作者:
来源:西 安 金 融 棒 棒 糖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