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减少580万...金融人躺平了?

时间:2025/01/08 11:17:51用益信托网

本以为最难的23年已然过去,自24年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在走?


但事实是,整个24年:身边的干金融的人,都已经开始抑郁了....


据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五次经济普查公报,在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


批发和零售业5325.7万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858.3万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781.1万人…


增速最快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较2018年末增长72.5%,而...金融业为第三产业中唯一从业人员数量减少行业。


image.png


其中,我国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2023年末,全国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0.7万个,从业人员1235.5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1.9%和32.0%。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普查公报,2018年末:全国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3.7万个,从业人员1818.0万人,五年间金融业从业人员减少超580万人。


想让马儿少吃草,又想让马儿跑得快


上周出差拜访一家农商行的领导,在沟通完业务后已是中午,对方留我们在行内食堂一起吃个简餐。


前面的气氛还比较正常,聊聊时局聊聊业务。很快啊,这位领导就开始机关枪一般发牢骚:


你知道现在省里是什么政策么?你看看现在我们的差旅费标准,一个行长,没有车补,高铁只能二等座,出个差住宿只有500块...


去北京上海怕是住快捷酒店都不够!


领导,您还不知道吧,您的差旅住宿标准最近已经降到400元了!陪餐的一位部门总小声说道。


那我就不出差了,跑什么业务!瞬间,餐桌上的气氛,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这周又和另一位信托公司的领导吃饭,我讲起那位行长的遭遇,这位信托的领导悻悻道:


你知道么?他们省的政策还好,我们这里已经给省属金融企业都统一为380元了!”


对于实业的朋友来说,也许这样的差旅标准并不陌生。但对于正在经历由奢入俭的金融行业来说,这样的变化无疑是痛彻心扉的。


而更让金融从业者无法理解的是,金融和实业的经营方式本就不同,企业盈利和人均利润也差别很大...


金融行业的高收入和高福利是以盈利能力为支撑的。


国有金融企业加强绩效管理,拼命抽鞭子让马儿跑得快无可厚非,但现在却是直接给马儿断了粮,请问它还怎么跑?


有人说,金融行业的利润多了,实体经济的利润就少了,我以为这样的结论不免极端化。


从古至今,金融和实体之间从来不是零和游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扩张,其不仅是实业的润滑剂,更是经济的助燃剂,甚至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听到一句话深得我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现在大家需要的是黄金!。


疲惫不堪的金融从业者,只能躺平?


相比于其他金融赛道,信托行业的低潮不仅承受着金融全面收缩而导致的收入下滑,还要面对着坏账的冲击。


这里面的坏账处理,你面对的不是老老实实的融资人与心平气和的投资者。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在各种短视频中见到了信托行业的女巾帼在面对投资人发难时的口吐芬芳...


见到了信托公司的业务大拿被投资者抱住大腿(真正物理意义上的禁锢)而寸步难行,更见识了“保交楼”政策下信托从业者的以一敌四的智勇双全。


收入下降是对信托从业者的沉重一击,那工作环境的内外交困才是信托抑郁的最大根源。


所有人都想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金融从业者就是其中那个最难过的出气筒。


我们见到了“配合政府工作而有钱无法兑付的信托公司”被投资人拉横幅,也见识到了“配合投资者拿回项目中投入本金的信托公司”被买房人拉横幅。


你来告诉我,信托公司到底该怎么做?如果当法律和规则都无法指引你的工作时,你崩塌的职业理想又会将你引至何处。


再说说城投,一揽子化债方案确实在有条不紊地推动中,效果也确实明显,城投债(不是广义的城投债务)受到机构的追捧,融资成本一降再降。


但有没有人想过,动辄万亿的资金是哪里来的么?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省级、利率更低)到底是谁来认购的?


许多地方政府能腾出资金来偿还公开市场债务,又是哪些金融机构在默默地负重前行?银行!都是银行!


银行的大量资金被锁死在城投化债上,导致银行的流动性降低了,这对于金融体系显然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开玩笑说:国内的商业银行干了太多政策性银行的工作,这一点都没错。相比于信托公司,中国商业银行的表内信贷并没有躺平...


但四处救火的它,已然颇为疲惫,又还有多少精力扛着经济负重前行呢?


作者:
来源:资 管 风 云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