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走向萎缩
2017年硕士刚毕业我就进入了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这个行当,当时是在一家老牌的人民币VC机构供职,如今仍在一级市场这个资本江湖摸爬滚打。
遥记刚入行时,带我的合伙人和我讲过一段话,具体原话肯定是记不清了,但大意仍旧记得:红酒领域有个词叫做vintage,也就是年份,大家都知道82年的拉菲好喝,其实那一年的红酒无论什么牌子都好喝,因为那一年的气候、光照条件比较好,葡萄长得好。VC也讲究vintage,在某一年成立的基金,不管哪家机构,普遍都投的好,原因是那一年成立的创业公司都不错...
当时我觉得领导说的很有道理,非常之对!时至今日,入行已7年有余,回想起当年领导讲的这段话,我仍然认为很有道理,非常之对!但 此对 非 彼对,毕竟自己已经是一位经历过周期的投资人,对当年领导的那段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讲句实在话,几乎所有VC/PE投资人赚的都是β的钱,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投资人赚到过α,而且这个α通常是用撒胡椒面的投资手法博来的,或者掺杂了很多不可复制的运气成分。当然,也有很多投资人硬是把β说成是α,我觉得也可以理解,毕竟相当一部分投资人连β都投不中。
什么是β?其实就是前文提到的vintage!说白了就是产业升级的时代红利。很多知名投资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论述过β。
某位大佬曾说:你自己游泳扑腾的再厉害,也不及一个大浪给你拍的远。
......
本土创投行业始于1999年,是伴随着深创投的成立拉开序幕的,接下来简单盘点一下一级市场曾涌现出的投资主题热词,这有大β,也有小β,有真β,更有假β:
“互联网-PC端”、“移动互联网”、“电商”、“快递物流”、“新媒体”、“团购”、“打车软件”、“O2O”、“手游”、“P2P”、“互联网+”、“共享经济”、“医美”、“虚拟货币”、“短视频”、“直播”、“自动驾驶”、“5G”、“AI”、“大数据”、“物联网”、“AIoT”、“SaaS”、“新消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钙钛矿”、“国产替代”、“半导体”、“三代半”、“AR/VR”、“工业软件”、“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光通信”、“元宇宙”、“Web3.0”、“医疗器械”、“创新药”、“新材料”、“人形机器人”、“大模型”、“低空经济”......
回顾上述投资主题热词,不难发现,大部分真β投资主题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这类投资主题几乎全部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成熟的模式或技术,国内创业企业更多是扮演“抄”和“追”的角色。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年的路,目前能抄的基本都抄来了,能追的也基本都追上了。短期抄不来、追不上的领域差距也大大缩小,例如半导体、智能制造。有一些领域已经几乎与西方发达国家齐头并进,例如创新药。甚至在一些领域我们已经全球领先,例如5G、新能源。
目前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的投资主题必定是源自原始创新,而原始创新注定就是很慢,所以一级股权投资市场再也不会像过往一样高频涌现新的投资主题(元宇宙、大模型这种炒冷饭除外),那么在投资主题频现的行业扩张期所诞生的机构、进入的从业人员也必然会因为行业的收缩而退出。β少了甚至是没了,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走向萎缩则是必然!
关于破局的一点思考
萎缩并不意味着消失,如何留在牌桌上或许是每个投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有两个角度有助于让自己留在牌桌上:1)专注具有持续创新空间的投资主题;2)还原VC/PE这个舶来品本来的玩法。
1)专注具有持续创新空间的投资主题:
①医疗。只要人类还做不到永生,就永远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医疗技术也就永远存在创新的空间。当然,依靠硅基近似实现人的永生也不是没可能,由此衍生的投资主题也可归纳于医疗大主题。
②新材料。宇宙的构成逃不出一张元素周期表,任何技术追寻到底层都是基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元素之间组合后的理化性质,人类对很多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还很陌生,有着巨大的探索空间,科技进步史的背景是材料的进步史。
③可控核聚变。这里我为什么具体到可控核聚变,而不是更保守的说是新能源?在地球形成以后,地球上能量的来源几乎全部来自于太阳的核聚变(少部分地球自身的地热能和其他天体的引力能),一切物质的生成、一切秩序的形成,其能量均来自太阳核聚变,且地球上氘氚充足,可控核聚变一定是人类的终极能源。
2)还原VC/PE这个舶来品本来的玩法:VC/PE是美元基金带到中国来的,但是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却长成了不同的样子。
①轮次秩序。在美国,哪些机构投种子,哪些机构投天使,哪些机构投A轮...有着严格的秩序,而我们本土机构往往恶性竞争,不惜抬高估值、核心条款让步,最终一地鸡毛。
②资源集中。首先是资金集中,在美国,行业第一拿到融资,第二名、第三名或许也能拿到融资,但序位更靠后的几乎拿不到什么融资。反观国内,第一名能拿到融资,第十名的估值都跟着涨。此外,地方的参与也造成了极大的资金浪费,当前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困境。其次是人才资源集中,卷是表象,骨子里是中国人无论谁都想当老大,多少高管从知名企业离职创业做了和老东家同业竞争的公司?前面这两点会在这波行业洗牌、经济低谷期后有所改善。
③真正赋能。中国机构投资退出几乎全都是寄希望于IPO,美国则有相当的比例是通过并购,不但对未上市项目并购,甚至是对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赋能增长后上市或者转手卖给其他投资机构,但在国内几乎看不到此类操作。我认为有两点原因,一个是过去几十年国内涌现的β太多了,投完跟着行业走就能赚钱,不需要通过并购的方式赋能创造α来赚钱。另一个原因是国内投资机构严重缺乏产业经验,大部分从业者没有经营管理实体企业的经验,而美国的VC/PE从业者,尤其是决策层,都是来自于产业,对标的价值、可优化空间不但判断精准,还能有效赋能来提升企业价值。
责任编辑:li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