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启示

时间:2025/03/20 21:40:18用益信托网

2025年,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更为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带来了新的启示。作为全球首个在成本、性能与开源生态上全面对标国际顶尖模型的国产AI基座,DeepSeek达到了算法创新与工程化能力的深度融合,其技术辐射效应正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


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六个可能从DeepSeek的技术进步中获得新活力的行业,并对于其中可能的投资机会做出展望。


01  云计算与一体机


DeepSeek的轻量化架构与算法优化,正在掀起一场“算力平权”革命。传统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高度依赖高端GPU集群,高昂的硬件成本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而DeepSeek通过混合专家(MoE)架构与量化剪枝技术,显著降低了对于算力资源需求。


如DeepSeek 67B版本推荐使用4张A100 GPU进行多卡并行推理,如果资源有限,通过技术处理,单卡即可运行。这种突破彻底打破了硬件性能的桎梏,使得AI推理能力从云端下沉至边缘设备甚至终端,推动算力需求重心从训练向推理侧转移。


对云计算行业而言,DeepSeek的技术普惠性催生了两类投资机遇:


第一类是公有云厂商的算力租赁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头部平台,通过接入DeepSeek模型快速推出低成本AI服务,吸引中小企业上云。


第二类是边缘计算市场加速扩容,部分企业凭借边缘算力调度能力,将闲置的GPU资源转化为分布式算力池,满足实时推理需求。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6年,云端推理占比将超62%,而DeepSeek的技术扩散正加速这一进程。


对于AI一体机行业而言,DeepSeek通过开源模型与国产芯片适配,使中小企业能够以数十万元成本构建本地化AI平台。本地部署AI大模型,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上具备显著优势,对于部分具备敏感业务、有强制数据本地化合规要求的行业(如金融、医疗)具有独到优势;而且从长期来看,相比按调用量计费的公有云API,私有化部署可通过一次性硬件投入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尤其适合数据量大的行业(如电商)。


DeepSeek的技术平权,本质上是将AI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而这场普惠化浪潮中,谁能率先打通“行业场景+算力调度+模型优化”的闭环,谁就能占据下一代算力基建的价值高地。


02  数据标注


DeepSeek的强化学习与数据蒸馏技术,正在颠覆数据标注行业的底层逻辑。


传统AI时代,模型性能与标注数据量呈线性关系,催生了东南亚数百万标注大军的“人海战术”。而DeepSeek-R1模型仅用数千条精标数据,通过规则化奖励函数与自我优化机制,便在数学推理任务中达到GPT-4水平,标注成本骤降至竞争对手的5-10%。这种“少数据、高密度”的训练范式,宣告了通用数据标注的边际效益或已逼近极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标注行业的消亡,而是价值链条的重新分配。在DeepSeek的技术框架下,标注需求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结构化任务(如代码生成)的标注需求被算法替代;另一方面,如法律、医疗诊断等专业场景需要更高阶的“过程标注”,这种转变推动标注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升级。例如,法律文本中的专业判定,需专业律师标注逻辑链而非简单给出答案;通过蒸馏公开病历生成初筛标注,医生需审核关键节点。


对投资者而言,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垂直领域标注服务的专业化,法律、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标注需求将持续增长,拥有领域专家资源的平台将构建新壁垒。


二是人机协作的数据标注工具的爆发,例如AI辅助标注系统能够自动检查格式错误并提示逻辑漏洞,提升人工效率。


DeepSeek的技术革新,本质是将数据标注从“淘金”变为“炼金”——通过机器筛矿与人类专家的协同,提炼出高信息密度的数据精华。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规则设计能力+垂直场景数据”的企业,将成为AI时代的数据炼金术士。


03  网络安全


DeepSeek大模型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网络安全行业注入新动能,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其高效推理能力,使实时威胁检测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中小企业得以低成本部署AI防御系统,这种技术普惠性正在重塑安全市场的竞争格局。


然而,DeepSeek自身的安全漏洞也催生了新型攻击手段。


红队测试(一种安全评估方法,源自军事和网络安全领域)显示,DeepSeek生成恶意代码的成功率较GPT模型高4倍,且防御机制在对抗性攻击下的失败率超58%。2025年初DeepSeek的ClickHouse数据库泄露事件,更暴露了AI系统在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上的薄弱环节。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迫使网络安全行业加速技术迭代。


零信任架构与情境感知防护或将成为投资热点。更深层的投资逻辑在于生态重构。


DeepSeek的开源特性催生了安全领域的“军备竞赛”——攻击者利用公开模型研发新型渗透工具,而防御方则通过社区协作快速修补漏洞。


在这种动态博弈中,三类企业可能将脱颖而出:


一是拥有红蓝对抗能力的AI安全厂商,如360集团推出的“深度欺骗检测”系统;二是专注于模型合规审计的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欧盟AI法案适配服务;三是跨平台威胁情报网络,通过安全技术实现攻击特征共享。


DeepSeek引发的安全危机,本质上倒逼行业从“静态防御”转向“智能对抗”,而这一过程中,技术与生态的整合能力将成为决胜关键。


04  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涉及众多学科的融合,包括传统机器人领域的机械工程、自动化、嵌入式系统、控制优化等,与计算机领域的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以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等。机器人行业尚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主要原因之一是供应链成熟度不足,导致制作成本居高不下。然而,除了硬件层面,决定具身智能复杂性的感知与行为数据及其相关算法,也是软件层面制约机器人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DeepSeek的开源策略,正在破解具身智能长期面临的“数据荒”与“算力贵”双重困境。传统人形机器人依赖海量标注数据训练运动控制模型,单台成本超百万美元。而DeepSeek-R1通过强化学习与合成数据生成,将高质量训练数据获取成本降低80%,并赋予机器人自主进化能力。


根据公开数据,DeepSeek-R1在三维空间推理的准确率高达87.6%,跨模态意图理解的准确率达91.2%。DeepSeek开创的强化学习路线,正在重塑机器人训练范式。


此外,在机器人的发展中,技术的自主性一直是一个关键瓶颈。长期以来,人形机器人厂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投入巨额资金和资源自主研发模型,要么与大模型厂商合作。


自主研发的挑战显而易见,高昂的训练成本和难以企及的技术门槛,使得许多企业难以与顶尖的AI巨头竞争;而选择合作,以Figure与OpenAI的合作为例,虽然降低了技术开发的难度,却也意味着在模型适配、开发节奏和推理成本上受制于人。


DeepSeek的开源策略,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通过开源,DeepSeek赋予企业基于其模型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帮助它们构建自主的技术闭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动权。


对于行业领先者而言,AI大模型的开放生态意味着它们可以将更多的资源聚焦于硬件创新和实际应用的优化,从而加速产品的落地和商业化进程。例如,DeepSeek的开源社区已经孵化了超过150个机器人控制模型,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基础。这种技术自主性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05  军事智能化


从过往经验来看,工业制造方面的前沿技术总是在军事上最先得到应用,再普及到民用。但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往往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民间崛起后再普及到军用,AI技术就是代表。


互联网革命在大洋彼岸兴起,相应地,美国的军事智能化应用起步最早,涌现了如智能情报分析企业Palantir、智能军事装备企业Anduril等行业翘楚。而中国作为后来者,也正努力实现自主可控的军事智能化革新。


DeepSeek引领的“低成本效能革命”有望以民用技术反哺军事升级,其采用较低训练成本实现的目标识别精度以及决策效率提升等技术突破,推动我国从跟进式AI应用转向自主大模型生态,构筑起“数据-算法-场景”三位一体的军事智能化加速通道。


在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中,Deepseek模型相比其他国产大模型提供了更高效的模型基础。DeepSeek通过参数微调技术,可在有限算力条件下高效分析卫星图像、通信信号、开源情报等海量数据;Deepseek架构可使端侧推理能力大幅提升,缩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时间;通过跨模态数据处理(如文本、图像、雷达信号),生成综合战场态势图,提升指挥官的全局感知能力;而基于DeepSeek的混合专家模型,再加以专业军事数据进行强化学习训练,可能提升军事自主情报系统的准确性。


在智能武器装备中,Deepseek模型可提升无人机、导弹等装备的端侧目标识别精度(如区分军民目标),降低误伤风险;通过大模型优化算法,实现无人机群或无人舰队的动态任务分配与自适应协同,增强复杂环境下的作战效率。


此外,在军事训练中,依托DeepSeek小样本学习能力可高效构建高真实度的虚拟战场,模拟复杂战场条件(如城市巷战、混合战争场景),通过分析士兵行为数据,提供定制化战术建议或心理抗压训练;在后勤与装备维护中,DeepSeek时序预测模型可分析装备传感器数据,预测故障并优化维护周期,降低非战斗损耗。动态调整物资调配路径,应对战场突发需求或交通中断问题;在网络与电子战中,基于DeepSeek的自动化攻防系统可加速网络防御系统的漏洞挖掘与修复,或辅助设计针对性网络攻击手段,模拟敌方电子战模式,生成反制策略,等等。


DeepSeek以近60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实现GPT-4级别性能,这种“性价比革命”正在重塑军事智能化的成本曲线。以美国为例,Palantir单套分析平台授权费超千万美元, Anduril的无人机边缘计算设备也依赖高价硬件。


当传统军事强国仍在依赖封闭的高成本体系时,DeepSeek由算法密度突破引发的效能倍增,不仅降低了技术准入门槛,更将推动军事智能化从“堆砌算力”向“优化生态”的转型。


未来,军事AI的竞争将更多聚焦算法创新与生态整合,而非单纯依赖算力优势。国内具有AI创新能力的军事智能化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性能升级机遇。


06  可控核聚变


DeepSeek与可控核聚变的协同,正在解开“AI耗能悖论”的死结。


例如,谷歌的AI每年耗电量达到2.3太瓦时,相当于亚特兰大所有家庭的用电量。而DeepSeek的能效优化虽缓解短期压力,但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终将触及能源天花板。此时,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的价值凸显——其单次反应释放能量是化石燃料的千万倍,且无碳排放。


AI技术在核聚变研究中可发挥三方面关键作用:


高效数据处理。核聚变实验产生海量复杂数据,AI能快速分析并挖掘历史数据中的规律,辅助科研人员理解实验结果,加速研究进程。


实时监测与预测。例如中核核信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软件,可实时监测装置状态,预测等离子体的“锯齿不稳定模式”,帮助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参数,提升装置运行稳定性与实验成功率。


优化设计与控制。AI能在设计阶段模拟不同参数对反应堆性能的影响,筛选最优方案;在运行中则通过实时数据动态优化控制策略,维持装置高效稳定运转。


这种“AI-核聚变”的正向循环,正在重塑能源投资逻辑——传统核电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而AI算力供应商开始向上游能源布局。例如,谷歌、微软、OpenAI均已直接投资聚变初创公司,试图掌控从算力到电力的全链条。


我们认为,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不仅可为AI提供能源底座,更可能将催生一个万亿级的“硅基能源”市场,而这一领域的早期布局者,或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能源巨头。


投资者可关注两类机会:一是聚变装置核心部件,如超导磁体线圈等;二是“AI+能源”交叉技术,例如基于强化学习的电网调度系统,可动态平衡数据中心与聚变电站的供需关系等。


07  结语


DeepSeek大模型的崛起,绝非单一技术的胜利,而是一场贯穿产业链的认知革命。它通过开源生态打破技术垄断,通过算法创新重构成本结构,通过垂直整合释放场景价值,共同勾勒出一幅硅基智能时代的产业图谱。


对于一级市场投资者而言,未来的赢家也许将是那些既能理解技术本质,又能洞察产业痛点的“连接者”:在算力平权中挖掘边缘计算的金矿,在数据炼金术中捕获垂直场景的红利,在攻防进化中构筑安全生态的壁垒,在具身智能中突破软硬协同的极限,在军事博弈中平衡效能与风险,在能源革命中绑定AI与聚变的共生……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片新大陆的勘探,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深度:为什么DeepSeek最受益方向是云》,2025年2月9日,民生证券

2.《解读 DeepSeek R1:未来大模型还需要数据标注么?》2025年2月11日,热热数据

3.《具身智能,究竟还缺什么?》2024年11月12日,腾讯研究院

4.《DeepSeek安全:AI网络安全评估与防护策略》,2025武汉人工智能大会

5.《AI+核聚变:双向赋能解锁未来能源》,2024年10月18日,瀚海聚能


作者:陈 伊 荻,胡 韵
来源:J I C 投 资 观 察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