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黄金要债券

时间:2025/04/10 17:08:02用益信托网

这两天,全球都见识了特朗普“对等关税”的破坏力,美国标普、纳指经历了2020年以来连续两天蒸发47万亿的记录,4月7日的亚太市场也是史诗级别的暴跌,上证指数下跌7.34%,深成指下跌9.66%,深圳创业板指数下跌12.50%,恒生指数下跌12.90%,日经225指数下跌7.83%。


惨烈,仅有这两字可以形容这个行情。


A股一开盘就上演“大逃杀”。宁德时代10分钟跌停,茅台市值蒸发2000亿,散户交易软件一度崩溃。至收盘,全市场4311只个股跌幅超9%。 


但另一边,债券市场却默默地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画风:


国债期货30年期合约单日飙升1.79%,创历史最大涨幅。


本以为又是一出股债跷跷板的避险逻辑,但令人意外的是,传统避险资产黄金却遭遇"背叛"。伦敦金交所数据显示,现货黄金在冲上3127美元历史新高后急速跳水3%,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暴跌25个基点。 


不要黄金要债券?


美债与黄金的背离暴露了资本避险的深层逻辑:当恐慌达到临界点,流动性才是终极安全垫。美债市场日均6000亿美元的成交量为机构提供了逃生通道,而黄金的高交易成本使其沦为流动性挤兑的牺牲品。


现在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死得慢。


所以在这场生存游戏中,不同债券策略正在上演"适者生存": 


1、利率债    


4月7日,30年国债ETF(511130)的K线图几乎拉成直线。这批"超长债玩家"的底气来自两大赌注:赌央行降息,毕竟人民日报发文"货币政策工具随时可出";赌经济衰退:美国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外资狂买中国国债。 


这有点像2015年A股杠杆牛,只不过赌注换成了久期。


其实在低利率环境中,利率债的资本利得贡献率是可以超过票息的,在日本1990年代案例显示占比可以达到70%。


通过国债期货与ETF联动,投资者可构建“现货+衍生品”对冲矩阵:在降息预期强化时,加仓超长端国债ETF并做多期货,放大久期效应;在政策转向信号出现时,利用期货空头对冲ETF价格回落风险。


具体到策略端,激进些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哑铃策略”——短端国债ETF(如511260)+超长端国债ETF(511130),在利率波动中捕捉凸性收益; 


保守点的则可关注政策性金融债,其4%以上票息与主权信用背书,正成为新避险资产。


2、产业债   


宁德时代正股跌停,却掩盖不了一些相关供应商的债券表现突出。


天赐材料(电解液供应商)票面利率3.5%-4.2%、璞泰来(负极材料供应商)票面利率3.8%-4.5%、先导智能(设备供应商)票面利率3.2%-3.8%,但当前收益率都远高于票面利率。


传统信用下沉策略面临违约率上升与流动性折价的双重制约,反而凸显了一些行业的机会,关税冲击下,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消费电子、纺织服装债遭遇抛售,新能源、半导体等“内循环”产业债收益率却在走高。


利用产业债ETF分散风险,避免单一个券“踩雷”也不失为一个避险手段。


但是债券的未来依然稳定?那可不一定。


华泰证券认为,本轮对等关税大超预期,明显冲击全球经济和风险偏好,国内宽货币概率增加,均利好债市,预计十年期国债将挑战1.6%的前低,1.8%-1.9%成为中期上限。后续关注扩内需政策如何发力,4月政治局会议和年中是两个关键时点。


虽然本轮债市调整剧烈,但1.9%左右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之前极致预期的修正,债市的需求力量并没有彻底消失,宏观逻辑还有反复可能,外需风险还未兑现,债市更多是对透支的修正,不是趋势性的反转。当然,如果短期赎回引发超调,可能触及之前所提示的2.0%—2.1%的顶点。


短期内市场的交易更多还是预期的转变和交易节奏的调整。


当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当茅台不再是"信仰",这场危机正在重塑投资界的底层逻辑。


黄金与美债的避险旧规则崩塌,新的避险资产也正在路上。


作者:李 沪 生
来源:资管云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