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国际信托董事长 朱勇:做好普惠信托实现金融惠民

时间:2025/06/16 15:06:04用益信托网

传统的普惠金融主要解决扶贫济困、促进就业、实现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可得性的问题。随着社会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普惠金融的功能和内涵也与时俱进,转向激发市场活力和振兴经济,为中小微企业及普通消费者等“长尾”客户提供服务,使“长尾”客户从“可负担”变为“用得好”,赋予普惠金融以现代内涵。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就是要立足服务本源,通过科技赋能,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便利,真正实现金融惠民和金融向善。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惠泽全民为现代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体现了我国金融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信托业应发挥制度优势,运用数智赋能,加大普惠产品供给,大力开展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业务,促进金融“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普惠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81.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3.3万亿元,说明普惠金融已经触达千家万户。发展普惠金融不仅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就业融资便利,也可以结合小微企业、新市民、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各阶层群体的消费场景,大力促进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和可得性。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构建更加有利于促消费的政策体系。同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更好地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普惠金融体系,有利于实现金融惠泽全民,激发创业活力和提振消费,也为信托行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服务民营经济、服务百姓美好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根据《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3—2024)》统计,截至2023年末,已有37家信托公司开展了普惠金融相关信托业务,累计信托资产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科技赋能为现代普惠金融提供技术和数据基础

 

普惠金融是基于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且有效的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服务缺乏技术手段难以充分触达“长尾”客户。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掌握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促进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充分触达“长尾”客户,使“普”更广;精准服务客户需求,使“惠”更深,小额分散信贷投放降低了整体融资杠杆,使金融风险更低,有效破解了传统普惠金融面临的“不可能三角”难题(普及、优惠、低风险不可兼得)。

 

依托数据驱动的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机构可以真正发掘并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数据价值,优化数字化信贷风控模式,形成基于普惠金融业务的新型数据资产和数据治理能力,更精准地赋能客户画像、更有效地促进资金融通、更全面地落实风险管理。根据人民银行征信管理机构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收录11.6亿自然人、1.4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资金流信息平台通过为中小微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档案,帮助金融机构为缺乏信贷记录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首次贷和信用贷,截至2024年末已为5600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信用档案,覆盖资金流账户8800万个。

 

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构建可以使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提供科技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并存,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根据最适合各自资源禀赋的生态位,实现多层次、差异化的融合发展,共同创造商业可持续价值。大力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也是信托公司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创新的重要领域,是综合应用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场景。根据《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3—2024)》,普惠金融业务存续规模超过千亿元的信托公司,年度科技系统投入大多超过千万元,业务规模占比约10%,这充分体现了信托公司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基因和智能化趋势。

 

普惠信托为现代普惠金融提供融通便利

 

立足信托本源优势和信托公司的发展经验,信托业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还应当探索具有信托特色的差异化路径,与普惠金融生态服务商实现优势互补,具体体现为精准客户触达、促进资产流转和强化风险防控三个方面。

 

一是深入场景平台服务“长尾”客户,精准触达客户更便利。基于市场化的充分竞争原则,信托公司可以主动筛选并与经营稳健、业绩优质的电商及供应链平台等场景服务商合作,精准触达小微创业、多元消费、特殊群体等“长尾”客户,并通过智能风控和数据共享对客户信用水平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精准画像,不断积累和分析客户金融消费行为,为个性化设计信托普惠金融产品构建场景化的客群基础。

 

二是主动采取资产“非持有”策略,促进资产流转更便利。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财产独立性的制度优势,可以承担普惠金融生态中的链接器和转换器职能,促进普惠资产在流通中实现价值增值,而非只是作为静态持有到期的普通债权。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持牌金融机构的信托贷款,培育并孵化小微信贷基础资产,作为小微贷款ABS的发起机构或原始权益人,促进小微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覆盖资产全链条的受托服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实现普惠资产的高效和标准化流转。

 

三是持续推进小额分散“低杠杆”信贷投放,实时数字化风控更智能。信托公司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区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逻辑,采取多元分散、样态丰富的“滴灌式”金融服务,尊重金融风险管控逻辑,通过智能化的数字金融工具分析,实时监控资产质量,动态调整产品发行和管理,有效降低信托业务整体杠杆率,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信托公司实现稳健经营,降低行业整体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

 

坚定开展普惠信托实现金融惠民的创新实践

 

华鑫信托自2022年开始就将普惠金融作为公司深化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进程中,坚定走出一条科技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实现普惠金融全流程主动管理。截至2024年末,华鑫信托服务普惠金融个人用户数累计授信4.2亿人,累计放款金额42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460万户,累计放款金额230亿元。

 

智选客户:360度客户画像精准服务

 

加快数字化转型系统建设,主动拥抱DeepSeek等人工智能应用,使普惠金融业务提质增效。通过AI大模型开展客服质检实时监测,合同关键要素核对从“分钟级”压缩至“秒级”,高效提升运营效率。公司自主研发的AI系统可以从行为特征、信贷历史、信用状况、关系网络等八个维度数十项指标,精准提供客户画像和标的资产分析,为形成优质的普惠资产提供保障。

 

智能风控:构建“323”模型守住底线

 

自建小微金融业务系统架构,针对普惠金融业务构建“323”全流程风险管理模型,即贷前风控三要素是全流程风险管理的起点;贷中风控二要素是信用风险再评估的过程;贷后风控三要素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也是向贷前风控三要素实时反馈的过程。“323”全流程风险管理模型旨在将合规要点和风险管理节点贯穿标的资产全周期量化管理,辅助资产质量的定性分析,赋能项目精细化管理。

 

智配资产:覆盖普惠资产全周期管理

 

积极参与普惠资产全周期管理,在培育并孵化普惠金融优质资产池基础上,通过发行普惠资产证券化产品,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保险交易所等证券化市场,持续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入普惠领域。以2024年为例,华鑫信托发行普惠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加权平均优先级资金成本低至2.3%,与资产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评级机构等合作伙伴协同努力,彰显了建设普惠金融健康生态的信托担当。

 

自主建设由核心信贷系统、风险决策系统、支付清算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等主要系统组成的消费金融业务系统群,功能涵盖业务导入、风控引擎、信贷核算、影像件管理、代收代付、资产管理等全业务环节覆盖的小微金融业务系统架构,为公司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金融向善,金融为民。信托公司发展普惠信托,应当以满足广覆盖、多层次的客户需求为目标,主动融入普惠金融合作生态,架起数智赋能的桥梁,提供具有信托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宽“普”的实现途径,丰富“惠”的业务种类,遵循金融风险分散管理的客观规律,创造可持续增长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者:朱 勇
来源:中 国 金 融 杂 志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