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托经理参考:多家高风险信托机构正处于化解处置阶段!
一周重点关注:
● 央行报告: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 MLF利率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本月LPR或将按兵不动
● 外汇局:外资连续两个月净买入境内证券
● 1-4月房产税增长20.5%;地方“卖地”收入下降21.7%
●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523.04亿元 债基贡献超八成
● 百亿量化私募:超95%产品上周获正超额
● 终止近半年缩水趋势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止跌回升
● 券商今年以来发债规模同比增长36.1%
● 上市公司频频购买信托理财 大多为固收类产品
● 多家高风险信托机构正处于化解处置阶段!
● 4月份成立规模大幅下滑,房地产信托新增长点在哪?
● 吉林信托某款产品违约5年,6折兑付到账!
● 粤财信托增资至62亿!
●【观察】三分类落地,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如何破局?
●【观察】从信托公司年报看行业发展新契机
●【干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信托“三分类”初现端倪
一、财经视点
■ 央行报告: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5月15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总的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有力支持经济发展恢复向好。报告指出,未来几个月受高基数等影响,CPI将低位窄幅波动。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
■ MLF利率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本月LPR或将按兵不动
5月15日,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人民银行开展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至此,MLF利率已连续第9个月保持不变。
点评:近期经济修复斜率虽有所放缓,但经济整体仍延续复苏态势,短期内需继续观察经济走向;当前实体融资成本已实现较大幅度下行,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降息空间进一步收窄。“内外平衡”考量下,MLF利率不变也是最优选择。
■ 外汇局:外资连续两个月净买入境内证券
5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就2023年4月份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时表示,经常项下,4月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293亿美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服务贸易跨境收支逆差63亿美元,与一季度月均规模基本持平,居民跨境旅行支出有序恢复,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资本项下,4月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净流入,外资连续两个月净买入境内证券,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人民币资产价值进一步提升全球投资者信心;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证券投资保持平稳有序。
■ 1-4月房产税增长20.5%;地方“卖地”收入下降21.7%
财政部网站5月18日公布2023年4月财政收支情况,1-4月累计,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2064亿元,同比增长6.3%;土地增值税2252亿元,同比下降15.2%;房产税1529亿元,同比增长20.5%;耕地占用税458亿元,同比下降8.8%;城镇土地使用税861亿元,同比增长11.5%。1-4月累计,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3407亿元,同比下降18.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761亿元,同比下降21.7%。
■ 再见银保监会!你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时隔逾5年,北京金融街15号再度迎来历史性时刻。5月18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至此,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正式进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行一局一会”为主导的全新时代。从职责划分上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聚焦于金融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对消除潜在监管空白、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二、同业新闻
■ 公募基金调研忙
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进入二季度以来,调研总次数不低于百次的公募基金共计85家。其中名列前茅的均是头部基金公司。“调研劳模”嘉实基金依然稳居榜首,共计调研577次,并与第二名汇添富拉开较大差距,两者调研总数相差138次;博时基金、永赢基金、银华基金同期调研总数均超300次。调研总次数之外,永赢基金参与调研的个股数量也在递增中。二季度刚刚过半,永赢基金已经对258只个股完成调研,调研个股总数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四。
■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523.04亿元 债基贡献超八成
截至5月16日年内共有1338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实施了1656次分红,分红总规模为523.04亿元。和去年同期的1977次分红的规模1053.75亿元相比下降了50.36%。但从结构上看,今年分红基金依然不乏亮点。最为明显的是,和此前权益基金当主力军不同,今年债基成为了分红大户。
■ 百亿量化私募:超95%产品上周获正超额
上周,在A股持续弱势的背景下,百亿量化私募旗下产品虽仍大规模亏损,但相对主要宽基指数的超额表现整体还不错。据悉,在有完整净值数据的1146只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有186只,占比16.23%;超额表现方面,1109只产品跑赢沪深300指数,占比高达96.77%;跑赢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产品分别有1094只和1098只,占比均超95%。具体产品方面,进化论资产旗下“一平精选”上周以2.86%的收益领跑,此外,进化论资产旗下还有两只产品分别排在第三、四位,周收益率均超1%。盛泉恒元也有3只产品进入上周百亿量化私募产品业绩“红榜”TOP10,表现相对亮眼。
■ 搜特转债恐被强制退市,多只私募基金疑似踩雷
5月17日,搜特转债收在全天最低价26.1元的位置,再创历史新低。5月以来,搜特转债暴跌超过60%,暴跌的原因在于搜特转债即将因为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其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其他衍生品种应当终止上市。由于无退市整理期,搜特转债很可能在蓝盾转债之前退市,成为可转债历史上第一只被强制退市的可转债。
■ 终止近半年缩水趋势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止跌回升
截至今年4月末,各类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均呈现回升之势。头部理财公司(仅统计所有的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达到18.67万亿元,环比增长7.02%。根据广发证券测算,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的4月存量规模分别为8.2万亿元、10.5万亿元,较3月末分别增加7670亿元、4226亿元。从理财产品类型来看,4月份的规模增量主要来自于现金管理型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也作出了较大贡献。
点评: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还在持续提升,理财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 挂钩型理财产品兴起,多家理财公司布局
4月挂钩型理财共发行49只产品,产品类型上,26只产品为挂钩型衍生品类产品,18只产品为固收+期权类型。从发行公司上看,招银理财发行20只,宁银理财发行17只,交银理财发行3只,兴银理财发行3只,华夏理财发行3只,平安理财发行2只,光大理财发行1只。ESG理财共发行16只产品,发行公司上看,农银理财发行6只,中银理财发行4只,兴银理财发行3只,青银理财发行2只,恒丰理财发行1只。
■ 券商今年以来发债规模同比增长36.1%
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券商融资需求也愈加迫切。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今年以来券商累计发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294只,总规模达到5395.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4.83%和36.1%。其中,发行证券公司债177只,发行规模为3559.5亿元,同比增长31.92%;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117只,发行规模为1835.7亿元,同比增长45%。从券商发行债券具体情况来看,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4家券商累计发债规模均超过300亿。券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偿还有息债务等。
三、信托动态
■ 上市公司频频购买信托理财 大多为固收类产品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的热情依然不减。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17日,年内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金额合计约186亿元。从购买的信托产品来看,大多为固收类产品。迪阿股份日前公告,公司斥资5000万购买华鑫信托•信益嘉6号集合信托,斥资1亿元购买平安信托周周成长债券投资集合信托,斥资1亿元购买粤财信托•随鑫益10号集合信托。
点评:信托产品在安全性、收益性、期限多样性、产品设计灵活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满足上市公司多方面需求,这也是上市公司青睐的主要原因。在银行等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部分预期收益较高的信托固收类产品自然就会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不过,购买信托产品并未稳赚不赔,一旦投资标的出现重大资金危机,产品将有可能出现违约。
■ 多家高风险信托机构正处于化解处置阶段!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国正式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具有运营牌照的信托公司共有68家。根据公开信息显示,68家信托公司中,有5家属于高风险机构,目前处于化解处置阶段,其中: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自2020年7月起由中国银保监会依法实施接管并于2021年7月延长接管期限一年,四川信托自2020年12月起由四川省银保监局和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联合小组接管,华信信托于2021年2月在中国银保监会指导下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会同金融管理部门派出工作组。
■ 4月份成立规模大幅下滑,房地产信托新增长点在哪?
国投泰康信托研究发展部日前整理的行业数据显示,4月份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36.37亿元,环比下降12.7%,同比下降57.21%,绝对规模处于2019年以来4%的分位以下水平。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截至去年末,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22万亿元,同比下降30.52%,占比为8.14%,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点评:今年以来随着政策不断发力,房地产市场在底部企稳,部分数据边际回暖,但房地产信托市场环境并未有明显宽松,叠加部分信托公司仍处于存量业务重整以及清算阶段,地产类信托短期内或仍以压降为主。
■ 陆家嘴信托起诉融创案最新进展:上诉!
5月16日,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涉及诉讼的进展公告。陆家嘴控股子公司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民事上诉状》,原审被告东方影都融创投资有限公司、青岛融创游艇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不服该民事判决,依法提起上诉。目前该案件正处于上诉阶段,诉讼金额约为1.67亿元。
■ 吉林信托某款产品违约5年,6折兑付到账!
5月18日,从一位投资人处获悉,吉林信托的吉信.汇融38号中科建设特定资产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金6折的转让款已到账。据投资人表示,其于2017年9月认购“融汇38号”信托产品,该产品从2018年3月不能正常付息至今,目前已违约5年多。2023年4月,部分投资人与第三方公司——吉林国融城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署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按照60%的本金比例和放弃利息的条件,一次性将名下所有的信托份额转让给吉林国融城开。
■ 粤财信托增资至62亿!
5月17日,粤财信托发布关于注册资本变更的公告。注册资本由38亿元增加至62亿元,并于5月10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公告显示,粤财信托2023年增加注册资本议案经过2023年第一次股东会审议通过,并报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核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62亿元。增资后: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股权比例98.14%、1.86%维持不变,工商变更手续已于2023年5月10日完成。
■ 转型升级!山东信托入股浙商银行
5月17日,浙商银行公告,旅行者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13.47亿股股份被司法拍卖。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出具《执行裁定书》,并已于5月17日送达相关买受人。根据该《执行裁定书》,山东信托联合太平人寿以30.06亿元竟得浙商银行13.47亿股,分别成为浙商银行第5、6大股东。
点评: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信托行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其中,信托公司以固有资金投资银行股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信托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财务回报;二信托与银行在业务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
■ 原中江信托2名员工被禁业5年!
5月18日,江西银保监局两张罚单显示,对原中江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两名责任人进行处罚。刘欣然、吴玮华对原中江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尽职调查不到位,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违法行为负直接责任,禁止五年从事银行业工作。
■ 杭州工商信托迎来“银行系”董事长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5月18日披露显示:浙江银保监局已核准余南军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了解到,杭州工商信托新任董事长余南军来自于“银行系”,长期在杭州银行工作,曾担任杭州银行工会主席等职务。
■ 华融信托董事长任职获批!
5月15日,新疆银保监局发布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华融信托)李勇锋的董事长任职资格批复。据官网信息披露,新获批董事长人选李勇锋来自华融信托新股东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据了解,李勇锋于2020年11月获批担任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副总裁,与此同时,其还为新时代信托接管组的2位副组长之一,在风险信托的处理上颇有经验。
四、市场观察
■ 三分类落地,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如何破局?
信托业务三分类是信托行业的第三次业务分类改革,引导信托公司“做难而正确的事”成为监管重点。每一次行业变革,都蕴含着机遇。未来信托公司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和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被列为资产服务信托的第一业务类型,凸显财富管理服务业务对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性,那么财富管理信托如何破局?
业内观点:
1、信托公司从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销售产品,转向为委托人提供账户管理、实现场景化功能服务,金融科技水平、管理服务能力是展业的关键。
2、资产端从单一固收产品转向净值化标品分散组合配置,产品将更多的采用TOF/TOT结构,风控重点转向对管理人投资能力的把控和判断。
3、收益从赚取息差转向收取管理费,收益需要规模化来支撑。
4、服务信托的核心是托管和运营,信托账户价值愈加凸显。
■ 从信托公司年报看行业发展新契机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除有个别公司因各自原因未披露2022年度公司报告外,均已纷纷晒出自己的“成绩单”,其中有公司成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也有公司面临转型的挑战。根据信托业协会与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虽然有回升趋势,但是不少公司净利润持续走低,大部分公司利润增速连续下降。
业内观点:
1、行业整体管理规模回升。纵观整个行业,基本贯彻了2022年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整个行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呈现一个企稳回升的趋势,截止2022年末,行业信托资产规模21.14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2.87%,环比增幅0.31%,整体稳健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
2、各家公司营业收入承压。22年发布的60家信托公司年报数据中显示,信托业务收入仍然是各家公司营业收入最重要的支撑,从已公布的60家信托公司年报数据显示累计实现营收1215.48亿元,其中信托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4.35%。从行业来看,营收在10亿元以下的公司有26家,占比43.33%;营收在10-15亿元的有15家,占比25%,营收在30亿元及以上的公司有13家,占比21.67%行业分化局面较为明显。
3、行业整体净利润逐步下降。2022年60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37.57亿元,对比21年来说相比减少25.91%,已公布的60家信托公司中55家实现盈利,还有5家公司净利润为负数。净利润的持续下滑和各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变化与信托公司业务收入下降有较大关系;信托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用资产减值也同时影响着各家公司净利润的情况。
■ 一周信托产品市场综述
1、本周(2023年05月15日-2023年05月21日)集合信托产品成立市场仍保持较好的热度。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有376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减少20.34%;成立规模82.41亿元,环比减少26.40%,日均成立规模16.48亿元,环比增加17.76%。
2、本周集合信托发行市场维持较高热度。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34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53款,环比减少40.19%;发行规模170.64亿元,环比减少42.16%,日均发行规模34.13亿元,环比减少7.46%。
3、本周投向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两大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大幅下滑。据统计,本周金融类信托的成立规模49.37亿元,环比增加9.76%;房地产类信托的成立规模12.49亿元,环比增加167.91%;基础产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16.50亿元,环比减少68.49%;工商企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4.04亿元,环比减少59.43%。
五、干货推荐
■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信托“三分类”初现端倪
信托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一)集合资金信托持续增长,财产权信托增长较快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末,集合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规模分别达到11.01万亿元和6.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7%和10.15%。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集合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均实现增长,增长主要由部分头部公司快速增长推动。
集合资金信托持续增长。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2022年共26家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同比增长,34家下降。从各公司绝对规模来看,共15家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6家超过5,000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规模最高的达到10,992.53亿元。从各公司变动规模来看,有3家超过1,000亿元,其中,一家信托公司增加约4,000亿元,占60家公司合计增长规模的77.69%。从头部公司表现来看,行业前十公司平均规模5,798.28亿元,同比增长7.23%,高于行业平均增速2.04个百分点。
财产权信托增长较快。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2022年半数以上信托公司财产权信托规模实现增长,32家信托公司实现同比增长,27家同比下降。从各公司绝对规模来看,共17家信托公司财产权信托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家均超过8,000亿元。从各公司变动规模来看,有4家信托公司同比增长超过1,000亿元,增长规模最大的一家同比增长7,025.75亿元,该公司同比增长规模超过60家公司财产权信托增长规模的总和。从头部公司表现来看,前十信托公司平均规模3,814.82亿元,同比增长16.8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5.63个百分点。
(二)融资类信托规模继续压缩,投资类信托规模保持增长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延续自2020年以来的收缩态势,2022年末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降至3.08万亿元,同比下降14.10%,投资类信托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2年末达到9.28万亿元,同比增长9.20%。
融资类信托规模同比下降。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2022年共50家信托公司融资类信托规模同比下降,仅10家公司同比增长。从各公司绝对规模来看,仅有8家信托公司融资类信托规模超过1,000亿元,较2021年减少3家。从各公司变动规模来看,有9家信托公司融资类信托同比减少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2家公司同比减少超过1,000亿元。
投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2022年共31家信托公司投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28家公司同比下降。从各公司绝对规模来看,共15家信托公司投资类信托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最高的两家达到12,829.74亿元和8,287.84亿元。从各公司变动规模来看,有11家信托公司投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00亿元,4家公司同比增长超过1,000亿元,增长最多的信托公司甚至达到4,238.39亿元。从头部公司表现来看,行业前十信托公司平均投资类信托规模达到5,558.21亿元,同比增长11.89%,行业前四、前八、前十信托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3.97%、53.58%和61.32%,头部公司在投资类信托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更为突出。
(三)工商企业信托仍居首位,证券投资信托增速最快
工商企业信托规模及占比仍居首位。信托业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宗旨,持续大力拓展各类工商企业信托业务。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表”数据,工商企业信托规模及占比在各分布领域中居于首位。具体来看,2022年平均工商企业信托规模为887.45亿元,同比增长12.34%,工商企业信托规模占比达到26.23%,同比进一步提升1.93个百分点。2022年,共35家信托公司工商企业信托规模同比下降,25家公司实现同比增长。从各公司绝对规模来看,共15家信托公司工商企业信托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6家公司超过2,000亿元,规模最大的信托公司达到8,481.99亿元。从各公司变动规模来看,绝大部分信托公司变动规模不大,其中42家信托公司年度工商企业信托变动规模在200亿元上下,9家公司同比增长超过200亿元。从头部公司表现来看,由于部分头部公司同比增长规模较大,头部公司所占市场份额明显提升,行业前四、前八、前十信托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3.15%、48.00%和53.61%,同比分别提升9.61个百分点、7.61个百分点和5.92个百分点。
证券投资信托同比增速最快。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表”数据,2022年平均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达到838.09亿元,同比增长27.14%,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占比达到24.77%,同比进一步提升4.50个百分点。2022年,共40家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实现同比增长,18家公司同比下降。从各公司绝对规模来看,共11家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4家公司突破3,000亿元。从头部公司表现来看,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头部效应不断加剧,2022年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增长最多的十家信托公司中,有七家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处于行业前十,增长规模最大的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亦位居行业首位,行业前四、前八、前十信托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6.14%、70.58%和76.53%。
信托“三分类”初现端倪
2022年,信托业务新分类是信托行业的一件大事。2022年年末,《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三个月后,《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出台。分析2022年信托公司年报可见,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开始布局契合转型方向的新业务,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创新不断涌现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加速开展。家族财富管理信托业务方面,头部信托公司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截至2022年末,建信信托、平安信托家族信托规模突破千亿元,中信信托、中航信托等公司家族信托规模突破五百亿元。2022年信托公司创新探索了以股权、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设立家族信托产品;家族信托的信托目的类型也不断丰富,如设立了上市公司员工股权激励信托、产业投资型家办家族信托等。受到信托公司加大开拓力度、私行等外部渠道助力的综合推动,2022年保险金信托业务也实现了快速增长。除此以外,更多信托公司推出家庭服务信托品牌及落地家庭服务信托业务,部分信托公司还积极尝试落地了薪酬福利管理信托、其他个人财富管理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
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实现更多探索突破。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方面,山东信托以山东省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管理改革为契机,开发建设预付款信托业务系统,设计推出“安心付系列服务信托”,上海信托以预付卡类业务为突破口,推动与协同监管平台的端口对接,完成预付费资金受托服务信托系统上线试运行。企业/职业年金服务信托方面,中信信托正式受托管理华夏基金的企业年金计划,同时落地广东、浙江、辽宁等地的职业年金业务。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实现从试点到推广。2022年,更多信托公司落地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以中信信托、光大信托中标落地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专项服务信托项目,以及紫金信托中标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为代表的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引发市场关注。业务领域创新方面,信托公司通过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化解更多领域的风险项目,例如建信信托创新推出“彩虹”系列房企纾困“保交楼”服务信托,助力隔离化解房地产风险。组织架构创新方面,多家信托公司成立专门的特殊资产业务部门,除大力开展风险化解外,还与外部的AMC等各类机构加强合作,将信托的价值和优势拓展至各类市场化债务重组业务领域。
(二)资产管理信托加速转型
标品信托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作为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的开展重点,信托公司加快推进标品信托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产品体系方面,目前已有多家信托公司推出了现金管理类、纯债类、固收+类等固收类产品、面向二级市场证券投资的权益类产品和资产配置类产品,2022年内还推出了固收+收益凭证类FOF、权益FOF系列产品等资产配置类创新产品。投资策略方面,信托公司标品信托产品不断丰富资策略,已构建了覆盖套利、市场中性、多策略均衡、股票多头等主流投资策略的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
股权投资业务进一步聚焦发展。2022年信托公司持续推动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和基金投资为主的股权生态圈体系,加速开展市场化产业基金、股权投资业务。部分公司将股权投资业务方向进一步聚焦,如建信信托股权投资业务聚焦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平安信托股权投资业务深耕科技及高端制造、双碳及绿色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医疗健康领域。
绿色信托业务加快创新推进。2022年多家信托公司加大了绿色信托业务展业力度。具体业务方式包括在标品信托业务方面投资绿色债券,在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方面进行新能源等绿色项目的投资建设及收购等,以及通过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等方式不断提高对绿色项目及绿色资产的投融资支持力度。除通过前述资产管理信托方式支持绿色产业外,信托公司还通过发行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服务信托方式积极支持各类绿色项目。目前,信托业已形成包括绿色信托贷款、绿色债券投资、绿色产业基金、绿色资产支持票据及其他绿色金融工具在内的综合性绿色信托业务体系。部分股东拥有产业背景的信托公司,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开展股东协同业务,已构建了颇具特色的绿色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三)公益慈善信托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慈善联合会与中国信托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2022年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规模突破50亿元大关,截至2022年末达到1184单,规模51.66亿元;其中,2022年新备案392单,规模11.40亿元,新备案规模较2021年增加4.93亿元,增幅达到76.24%。2022年,共新备案46单共同富裕主题或包含共同富裕信托目的的慈善信托,规模合计2.20亿元,同时新备案66单乡村振兴主题慈善信托,规模合计4.22亿元。综合看,2022年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主题慈善信托年度新备案规模已达到年内整体新备案规模的56.32%。
作者:中诚研究
往期回顾: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年报显示信托业绩分化继续 标品业务持续升温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身处资管业波澜中,信托公司如何破浪前行?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规范信托公司设异地部门 信托扩张时代结束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信托入局特殊资产处置 有望盘活“存量”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