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万科为锚关注地产下半场

时间:2024/04/16 11:36:50用益信托网

近日,云南信托固定收益部对近期地产市场热点、宏观经济形势及证券市场进行了回顾分析,以下为研报简要内容(本报告仅作参考,不作为实质性的投资决策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作为地产行业的标杆,万科深陷流动性危机的新闻在市场上传的沸沸扬扬,在最新的年报业绩会上,公司董事会主席郁亮、总裁祝九胜及监事会主席解冻自愿领取税前1万元的月薪。


万科三名高管此时宣布大幅降薪,正值公司流动性承压、资本市场信心波动时刻。3月29日,祝九胜在年度业绩会上承认,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其他受限资金后,公司账面上可动用的货币资金余额面临短期偿债压力。


我们认为,未来对于万科的关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销售数据:万科最大的现金流入来自于销售回款。根据我们的粗略估计,如果销售数据年化同比下降36%(月合同销售额190-200亿元人民币),万科的现金流可能转为负。今年一季度万科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3%,但部分原因是去年2月份的销售额基数较高。按12个月的滚动周期计算,万科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5%。


(2)财务报表: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万科的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中非受限现金及短期债务的比例。另外,也需要关注其股息水平。2023年,万科延续了十几年的分红惯例被打破,这是流动性压力的明显信号和证据。


(3)融资活动:我们需要关注万科是否有持续的变卖资产及融资行为。目前为止,万科只处置了一处商业地产及发行了REITS。未来若出现大规模处置资产或者变卖其旗下物业管理公司万物云,则说明现金流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4)关注拿地情况:当开发商出现流动性恶化时,其会暂停拿地,因为这是保存现金的最简单方法。虽然万科在2023年12月及2024年2月未拿地,但其在2024年1月购买了3个地块,显示出并未暂停投资。若万科连续3个月暂停拿地,则需引起警惕。


综上,我们认为虽然万科出现了部分现金流紧张的迹象,但从目前的状况看,仍无需太过悲观,未来销售回款及融资活动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参考数据。


核心摘要:


1、 陕西各市持续化债稳步推进,隐射我国化债整体趋势。

2、 天津地产政策加强,关注其多方影响。

3、 证监会对上市流程加强监管。

4、 宏观经济平稳恢复,持续关注后续好转力度。

5、 债市持续走好,关注产品后续资产配置和资产荒问题。

6、 股市区间震荡,建议仓位保持中高水平并关注美联储动向。

7、 专题研究:地产市场研究(1)。


一、 近期热点问答


1、 如何看待陕西西安、咸阳和铜川的化债推进与政策?


陕西各市的化债是全国化债的一个缩影。各市在一揽子化债政策的指导下,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债务风险持续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外部投资机构,可以寻找西安金堂县和西咸新区的投资机会。但我们也需要关注到,铜川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负担仍较重,政府债务总量增长较快,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偿债压力有加大的趋势。虽然历史债务稳妥有序化解,但是其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同时,西安和咸阳在发展的投入上,不会降低太多债务导致工程等过多减速,其长期的债务问题,仍值得小心,而对于平台的市场化转型,需要明确各公司的经营性业务的进展。


2、 如何看待天津调整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


天津调整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首套从三成降低为两成,二套从四成将为三成。当前地产市场和地区企业的困境较为明确,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逐渐放开限购、住房贷款比例、首付比例等措施,都是稳定其地产市场的重要举措,对当地的地产市场将起到一定的保障,但综合来看,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欲望降低,长期不利于地产企业的销售,进一步影响其资金回流,地产公司的债务压力仍将持续恶化。同时,地区政策的有效性仍待考量,居民在这样放松政策下小幅增加购买的持续性,目前来看,仍有所不足。此外,天津市负债率及债务率处于较高水平,也需注意其信用环境和债务风险。


3、 如何看待证监会四项政策文件释放的信号?


证监会近期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重磅政策文件。本次证监会发布的政策涵盖“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以及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四大方面,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稳定、公开、透明、公平的资本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证监会重磅发声,从中长期视角出发,规范监管,建立健全涵盖全部业务的穿透式监管体系,目的是维护市场长期稳定健康运行。这对当前券商投行业务产生较大影响,利好股市的存量,将对市场形成一定的托底作用。


二、 宏观经济分析及证券市场回顾


1、 宏观经济走势


当前经济表现稳定向好,但我们需要关注走好的持续性,若后续财政、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持续利好各版块发展且投入“真金白银”,将实质性的促进我国经济复苏。


从工业企业的情况来看,在去年同期财政前置背景下,基建项目开工拉动生产端增速,去年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今年1至2月工业增加值仍实现“开门红”,可以看出我国工业韧性和回复速度加快。


分门类看,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当前增速继续领先其他行业,而针对企业来看,国企增速近期持续下滑,私营企业回复速度加快。


image.png


再来看,进出口情况,进出口从2021年5月开始逐渐下滑,在2023年7月筑底,目前处于稳步回升的状态,出口情况逐渐好转。而进口端,当前主要进口的原材料中,煤及褐煤逐步增长,其余进口量稳定,这与去年下半年国内煤炭价格上涨的趋势较为匹配,总体来看,进出口对经济的影响保持稳定向好。


image.png


而从我们一直关注的社会消费来看,当前汽车和餐饮较为火热,建筑装潢有所回暖,这反映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降价潮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居民收入增速减缓后,对中大额消费的青睐。这表明经济有所回暖。


image.png


2、 债券市场回顾


3月下半月,我们关注的资产收益率方面,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当前股市稳定波动,股债跷跷板效益不明显,地区化债政策和地产政策持续推动,宏观经济虽有好转但复苏力度不大,产业端未有明显起势,这使得债券市场持续受到各机构投入,整体走势较好。


image.png


3、 权益市场回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3月下半月权益市场总体表现:


image.png


权益市场近半月(3.15-3.31)小幅震荡,市场告别了单边下跌的走势,迎来了快速反弹后的区间震荡。


随着PMI重新进入扩张区间,国内的经济复苏似乎又迎来了希望。服务业整体向好,但春节过后餐饮等行业景气收缩;气候转暖和节后集中开工推动建筑业加快扩张。


我们认为当下的资源板块尤为值得关注,主要逻辑为:


逻辑一:周期属性重估:资源稀缺性日益明显,资本开支不足,供给侧改革效果显现,供给将维持低增速,周期属性将由供需双重波动转为需求单项波动,周期属性或将减弱,以铜铝为代表的供给受限资源品或迎来牛市。

逻辑二:金融属性:美联储加息周期终结,并有望在2024年年中开启降息周期,弱势美元将激发有色金融属性。


逻辑三:商品属性:全球需求共振修复,推动有色金属消费增长。


逻辑四:去美元化加速,逆全球化抬头,资源民族主义抬头。


逻辑五:随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高端制造升级的过程中也将伴随着材料体系的升级,这也势必将带动部分金属元素迎来新的需求周期。


综上,我们认为维持权益的中高仓位在目前是合理的,未来对美联储动向及国内地产政策保持关注。


三、 专题研究:地产市场研究


1、 整体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


当前地产行业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纵观历史,可以看到近五年地产的第一次投资下滑出现在2020年初,也就是疫情的第一年。2020年全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疫情影响下经历了先抑后扬的行情,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均表现出强劲的韧性,但从后续的走势可以看出,那时也是加速地产市场风险、资金链问题、再融资问题暴露的重要节点。


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多地疫情反复、多个期房项目停工等状况频出,居民消费预期、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中长期住房需求动能释放减弱,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2023年房地产投资规模整体延续2022年的跌势,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同比都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全年房地产投资累计规模11.09万亿元,同比减少16.54%(统计局修正数据为9.6%),单位面积投资金额1323元/㎡,同比减少9.91%。相较于2021年末,投资规模减少24.86%,单位面积投资金额减少12.56%。


房地产投资规模的降低,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增量资金在逐步减少,行业吸引力在降低,现有存量房企在逐步退出。


image.png


2022年初以来,多部门释放降税降费、降低房贷、放开限购等需求端政策及信贷环境不断优化,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房地产市场深度下调态势未改。尽管政策不断改善,但当前居民收入预期弱、购房观望情绪尚未改变,叠加近期我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疫情冲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短期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仍在。


2023年,房地产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部分项目或存在开发周期延长,或存在项目配套设施减少,建设标准的降低,导致新建商品房社区品质不如早期住房品质的现象发生,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当前主要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放量,而新建商品房多数处于滞销的现象。


2023年,期房和住宅的销售持续下滑,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有所增长。住宅房地产市场销售规模继2022年大幅下跌后,同比仍处于下跌势态,下跌幅度有所减缓。其中,销售金额10.3万亿元,同比减少11.78%,统计局修正同比数据减少6%。成交均价10864元/㎡,比2022年涨679元/㎡,同比增长6.67%。2023年商业营业用房成交规模同比下跌,跌幅大于2022年同期水平。其中,商业用房销售金额6619亿元,同比下跌18.5%(统计局修正数据为9.3%);商业用房销售面积6356万㎡,同比下跌22.85%(统计局修正数据为12%)。


销售均价的上涨,主要由市场分化,房价高城市成交量占比高所表现的出的均价上涨“假象”,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指数监测情况来看,多数城市全年住宅价格同比环比均处于下跌状态,其中12月同比下跌的城市有48个,占样本数量的68.57%,环比下跌的城市有62个,占样本数量的88.57%。


这反映居民大额消费的持续减弱,部分地产开发商降价销售办公或者商业性质的楼盘止损,部分机构也在这时接手,以降低成本或者换到更优质、更经济性的商业地区。


image.png

image.png


可以看到住宅类型的地产销售数据持续下滑,在70大中城市中,上涨城市数边际下降明显,到2023年6月到2024年2月,中位水平在20%,即14个左右的大中城市住宅出现价格上涨,而大多数城市新房价格普跌。


特别是二手房,受到政府管控力度更小,在2024年以来,几乎全线继续下跌。这主要受到近期地产公司负面舆情、经济弱复苏、中小企业持续性降本行为、居民消费观点持续转变的影响。


image.png

image.png


2、 整体房地产开发和待售情况


2023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9.5亿㎡,同比减少20.4%;竣工面积9.98亿㎡,同比增长17.1%;年末累计施工面积83.84亿㎡,同比减少7.36%;年末待售面积6.73亿㎡,同比增长19%。


相较于2021年,新开工面积减少52%,竣工面积减少33.85%,在施面积减少14.05%,待售面积增长31.89%。


从房地产开发规模来看,虽然新开工面积与2021年高峰期相比已经腰斩,但待售面积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24年房地产销售去化仍将面临较大压力。随着施工面积总量减少,建筑施工企业被动压降规模的风险持续加大。受政府保交付和企业保报表的双重影响,虽然竣工面积在2023年度同比出现较大增长,但若新开工面积持续减少,销售压力不断增大,预计2024年度竣工面积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回调。


image.png

image.png


2023年住宅新开工面积6.9亿㎡,同比减少20.9%;竣工面积7.24亿㎡,同比增涨17.2%;施工面积58.99亿㎡,同比减少7.7%;年末待售面积3.31亿㎡,同比增长22.2%。住宅开发表现为,当年待售面积显著大于竣工面积,竣工面积大于新开工面积的情形。


2023年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6459万㎡,同比减少20.4%;竣工面积7023㎡,同比增长4.6%,全年施工面积7.22亿㎡,同比减少9.6%;年末待售面积1.42亿㎡,同比增长13.3%。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情况,表现为新开工面积大于待售面积,竣工面积大于新开工面积的情形。


从各物业类别来看,住宅物业相较于办公、商业,销售周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销售面积结构占比明显高于新开工、竣工、和施工面积,待售面积占比明显低于开发环节结构占比。


image.png


3、 整体房地产资金到位情况


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计到位资金12.75万亿元,同比减少13.6%。从到位资金的结构来看,国内贷款占比2022年末增加0.56%,利用外资和自筹贷款同比分别减少0.02%和2.59%。国内贷款占比提升,能够验证金融支持房企取得一定的成效,自筹资金占比降低,说明房企自筹资金的能力和自有资金再投入的意愿降低。


2023年,销售回款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与2022年持平,占60%,其中定金及预收款占比41.95%,比2022年略有降低;个人按揭贷款占销售总额比重18.43%,比2022年略有提高。说明面向个人的降首付、降利率政策,有所成效。


image.png


4、 2024年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024年以来,新房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较大,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去年同期疫情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销售数据基数较高;二是今年春节假期长,居民出游热情较高,影响了住房需求的入市节奏;三是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态势延续,一定程度对新房需求产生了分流。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房价:2024年1-2月,受改善型楼盘入市带动,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上涨0.29%;二手房价格延续调整态势,累计下跌0.93%,2月价格环比跌幅收窄,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已连续9个月超90城。


(2)市场供求:一季度,全国新房市场销售表现偏弱,在上年同期高基数下,重点100城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近40%,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渐显,春节后新房市场活跃度温和回升,二手房市场表现仍好于新房,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连续5周环比增长。从需求特征来看,一季度重点城市改善性需求持续释放,新房高总价产品成交套数占比提升。


(3)土地市场:截至3月26日,全国300城住宅用地供求面积延续缩量态势,而北京、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优质地块拍地节奏加快。企业投资继续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土拍热度分化加剧。拿地企业方面,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提升,仅杭州等热点城市民企举牌意愿较强。


作者:
来源:云 南 信 托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